跳到主要內容
您是由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而來,本內容已經移置新網址(https://eliteracy.edu.tw/),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謝謝。 關閉提示

認識3C產品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家長的因應之道

楊舒凱/個人工作室   人氣: 14976   開始朗讀

主題圖片: 認識3C產品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家長的因應之道

  是的,心理與生理的健康專家們對3C產品的指控全部都是正確的。

  筆者是一名3C產品的重度使用者也是app的開發者,同時也是一名兩歲稚女的父親,雖稱不上達人,但對於3C產品對孩童的各種正負面的影響也算相當地了解。事實上筆者家中各樣尺寸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一應俱全,但女兒每天使用平板的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以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每一天都是好奇探索的重要機會,腦袋、眼睛、以及身體四肢都處於不成熟但旺盛發育的階段,在這段時間內讓3C產品佔據了幼兒的時間不但就喪失了這些機會,同時也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發育中的眼睛除了視力以外,還有眼睛周邊的肌肉需要發育,使用3C產品時幼兒的眼睛只直視螢幕,所以眼睛周邊用來使眼球轉動的肌肉便不發育了,而且現今的3C產品在競爭之下,亮度或解析度都不斷地提高,長時間注視這些螢幕等於是在灼燒幼兒眼球的黃斑部,會造成永久性的視力衰退。

  雙手的十指有許多亟待發展的小肌肉,如果幼兒的手指大部分時間只用來滑手機或平板,這些小肌肉便得不到刺激與發展,之後在使用餐具、穿衣等等的生活技能、以及上小學後的寫字練習,都會產生學習障礙。

  最令人遺憾的傷害是在腦部與心理發育方面,有些研究指出三歲以前的生活體驗會決定幼兒的腦部要開發哪些潛能,所以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充分的多方探索與嘗試,如果幼兒沉溺在3C產品當中的話,結果就是除了滑手指以外的潛能都不被開發了。在心理方面,幼兒期一項重要的發展就是必須學習如何表達意見以及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這牽涉到語言學習,而3C產品就像是一帖麻醉劑,直接麻痺幼兒一時的情緒並剝奪了他學習的機會,於是就變得不擅言詞且易怒。

  上了小學以後的兒童畢竟是在發育中,所以造成的傷害是一樣的,另外在人際關係方面,沉溺3C產品中的兒童除了體能較差以外,也容易藉由3C產品逃避面對與處理人際關係,甚至會得到一種3C產品不在身邊就感到焦慮的心理疾病。

  既然3C產品對幼兒童的毒害是如此之深,難道要禁止他們使用嗎?當然不可能!從前的家長對於電視、電玩、手機、網路都有過同樣的恐懼和指責,如今這些科技產物仍然隨處可見。不可諱言地、現在和看得見的未來,都將會是3C產品盛行的時代,況且現今的3C產品同時也是人類快速獲得資訊與交際活動的管道,讓孩子在這方面與社會脫節了也不好。

  從前的家長如何看待孩子使用電視、電玩、手機、網路,就是今天家長該如何看待孩子使用3C產品的方式與態度,原則就是「限時、限內容」,與其讓孩子躲在您看不到的地方使用,不如只讓他在指定的時間限制內使用您親自篩選過的內容。

  在限制時間方面,和孩子約定使用的時限,而且務必只能在燈光充足的地方使用,在昏暗的環境下使用3C產品,因為瞳孔放大的關係,傷害是加倍的!時間到了就把手機與平板收走,正是讓孩子學習遵守約定與處理情緒的教育機會。以筆者的孩子為例,只有在每天睡前的半個小時可以使用iPad觀賞幼教節目或玩遊戲,智慧型手機則是絕對禁止(因為螢幕太小很傷眼睛)!這是筆者和她之間的重要約定,剛開始當然會吵鬧著要繼續使用,每次都不得逞以後她也習慣了。

  在限制內容方面,現在不管是iOS或Android的手機或平板都已經有密碼功能,沒有您指定的密碼,兒童無法開啟或下載您不允許的app,請家長務必善用這個功能! 現在還有些家長在抱怨孩子背著他下載色情或暴力的app來玩,就是因為不了解或沒有善用密碼功能。

  最重要的是家長必須主動地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在這個事件上除了3C產品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事物。以筆者的孩子為例,因為花了很多時間和她一起堆積木、扮家家酒、出門踏青,即使是到處攀爬或撿撿樹葉,也都是真實立體的觸感和視覺,而不是隔著螢幕看滑動的圖片,所以她並不獨鍾3C產品中的內容。當然有許多家長會說「沒時間」,但是仍然應該盡力而為,因為這是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情,現在不付出,將來若造成孩子網路沉迷,反而要花更多力氣矯正!

相關文章

注意!小心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找上你
注意!小心無手機焦慮症(Nomophobia)找上你

  隨著網路通訊與行動裝置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智慧型手機的佔有率與使用率節節攀升。根據2015年7月資策會FIND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高達73.4%,約1

「滑世代」,你跟上了嗎?
「滑世代」,你跟上了嗎?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已經逐漸成為許多人必備的通訊工具,台灣12歲以上的民眾已有超過七成約1,432萬人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處於這樣資訊時代的年輕世代,也已習慣於隨手一滑的生活型態,只要拿出手機或平板電腦用手滑一下,想要的資訊或是與人的互動,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達成,這樣的行動載具使用者也被稱為「滑世代」。

 

返回特刊文章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