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學校停課,不少家長讓孩子在家使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線上學習,卻忘了控管線上付款密碼,成為疫情另類受災戶。3級警戒以來,台中市政府法制局累計受理14件線上遊戲消費爭議,其中一筆金額10萬8千元,許多遊戲開發商是境外公司,很難依台灣法律處理消費爭議,提醒家長務必設定每次都須輸入密碼,以免產生鉅額帳單。
中市府法制局長李善植說,6月共受理14件未成年子女使用家長手機,儲值購買線上遊戲點數或服務的消費爭議,其中有1名國小學童用爸爸的手機線上教學,又玩手遊,電信業者發現用戶消費異常,3天消費80筆、金額累計10萬8千元,經通知用戶,家長大吃一驚,雖提申訴但業者不接受。
還有1件也是小學生偷偷玩線上遊戲,買高額遊戲道具花了4萬7千元,家長收到信用卡帳單才驚覺異常,向銀行業者查詢才知道是孩子不當使用3C產品,法制局協助與遊戲公司調解未成。
李善植表示,App Store、Google Play及App開發商多是境外公司,若有消費爭議很難依台灣的消費爭議處理程序,無法透過協商或調解的機制解決,也難向國外業者主張是孩童誤按而要求退費。
現在許多人的手機、平板都綁定信用卡付款,李善植提醒,家長可透過設定「每次」購買付款時,「必須」輸入密碼或其他的驗證程序,減少小孩可輕易「付款」的風險,更不可將孩童的指紋或臉部做台中市法制局製作「抗疫消費新生活」懶人包,其中3C保母篇有針對未成年使用家長手機的消費說明:https://www.facebook.com/TCCGLAB/posts/556306259709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