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是由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而來,本內容已經移置新網址(https://eliteracy.edu.tw/),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謝謝。 關閉提示

短影音吸睛易上癮 禁無可禁

聯合報/A6版/文教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2023年2月9日   人氣: 4078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抖音近年來掀起短影音浪潮,傳播學者分析,短影音吸睛能力強,學子易成癮、附著效力大,近年政府於公部門禁用抖音,但YouTube、IG都開始導入短影音模式,平台間互通有無,「圍堵了一個抖音,卻還有千千萬萬個平台」。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主任鈕則勳分析,抖音主打影音傳播力度比傳統的文字社群更強,使用者需用十五秒展現創意,短短數秒間餵養閱聽眾重點、吸睛力更強,閱聽眾即刻得到滿足,便不斷去刷新觀看影片;加上抖音上聚集非常多創作者,推陳出新快速,更容易黏著使用者。

 

鈕則勳說,短影音好處在於讓閱聽眾取得即刻的快樂,正面效果很紓壓;負面效果則在於資訊流動快速,容易導致使用者成癮,更容易使學生分心。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系主任王翔郁指出,社群媒體發展從完整文字的部落格一直演進到短影音App,現在學子文字表達能力堪憂;影音也從過去數分鐘壓縮至上限一分鐘,從完整影像敘事演變成一個觀點,也影響年輕學子思考邏輯。

 

王翔郁指出,科技發展影響使用者習慣,尤其年輕世代民眾使用短影音交流已是趨勢,在於容易使用、沒有太多版權問題要困擾,臉書和YouTube近年也開始提供影音功能,網路去中心化的特質讓政府難以全面圍堵,政府要禁,也只是禁單一平台;但現在卻是愈禁則愈多人使用,「連長輩都來問我抖音是什麼」,難收成效。

 

鈕則勳也說,社群平台資訊互相流竄已不可避免、禁無可禁,有時候愈禁止民眾反而更覺得有意思;另一方面也是不相信民眾的智慧,其實政府應該強化民眾的自主判斷和使用習慣,給予民眾適當的資訊識讀,而非因噎廢食,才能凸顯政府的高度和智慧。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離不開的它
離不開的它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你的生活是你的生活嗎?
你的生活是你的生活嗎?
我們這一家
我們這一家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