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衛福部立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孩子上國中才可使用電子產品,但現在大部分國小學童均配戴智慧手表,如果沉溺手遊或頻繁與家長聯繫,恐導致情緒控管、生活自理能力變差。
一名國小老師表示,學校禁止學生於在校期間使用手機,因此大部分學生都配戴智慧手表或手環,雖然校方要求上課期間只能透過手表看時間、不能講電話,但不少家長會在上課期間「偷傳訊息」,有些孩子收到訊息後還是會跑到廁所跟家長通話。
李俊宏表示,許多忙於工作的家長為了確認孩子上學狀況,常透過智慧手表即時聯繫、遙控,這讓許多學童壓力沉重。而智慧裝置提高孩童與家長聯繫頻率,造就不少直升機父母,孩子也因此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連上大學還需家長打點一切;臨床顯示家長無微不至的照護對孩子不見得是好事,保護過度將使得孩子對於挫折的容忍力下降。
李俊宏建議,不要讓孩子太早使用3C產品、接觸線上遊戲,孩童沉溺虛擬世界會忽略知覺、味覺、嗅覺及社交互動等大腦刺激,一旦負責情緒控制的大腦區域未獲充分訓練,情緒控管能力將變差,甚至出現情緒障礙。為此,美國兒科醫學會強烈建議,國中以下學童不使用電子產品,以免減少向外接觸時間,缺乏人際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