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是由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而來,本內容已經移置新網址(https://eliteracy.edu.tw/),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謝謝。 關閉提示

不當對待樣態 青少年最常見性剝削


聯合報/A6版/話題
記者梅緣緣、魏忻忻╱台北報導
2023年10月7日   人氣: 3158   開始朗讀

法律與著作權

據衛福部統計,兒少性剝削被害人數有上升趨勢,以女性、性影像受害為最多。不當對待方面,以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女遭多重不當對待最多,性不當對待則是男女數相同。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指出,數位科技發展,性私密影像外洩是近年新課題,將加強兒少網路教育,盼從源頭開始預防。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弘潔表示,兒少人口不斷減少,但不當對待通報人數卻「不減反增」,不當對待通報案件數量,二○一九年有二點五萬件,到了二○二一年達到三點一萬件,成長比率達百分之廿三點五。

 

張弘潔說,分析通報身體不當對待的年齡層,○到十一歲最常見是「身體不當對待」,十二到十七歲最常見「性不當對待」。不當對待相對人在學齡前,普遍以家長居多,但隨年紀增長兒少進入校園與社會後,相對人樣態則是百百種。

 

另,根據衛福部統計,依「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三款「拍攝、製造、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販賣兒童或少年之性影像、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圖畫、語音或其他物品」之相關樣態件數,二○一九年起大量攀升,從前年一五六五人,上升至去年一九六三人,受害女性比男性多。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指出,兒少會落入性剝削陷阱,與成長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感情、人際同儕或偶像追星等「脆弱性因素」有關,與家庭背景健全與否無關。

 

張秀鴛表示,近三年兒少不當對待通報案例增加,與通報範圍加入照顧疏忽、臨床醫護人員提高警覺有關,不一定是疫情期間居家上課所致。她解釋,兒少不當對待的通報者以學校老師居多,疫情結束後,學生重新回到學校,老師於是開始通報,於是案例變多,並非疫情使兒少不當對待案例增加。

 

兒少遭受性不當對待是近年棘手議題,尤其網路交友軟體盛行,一旦被誘導拍下私密影像而外留,可能導致不可控制的後果。

 

張秀鴛表示,衛福部與教育部合作,加強兒少對網路交友及私密影像的認知,更希望能夠加強兒少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加強心理素質,減少受害機會。

 

相關文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妨害電腦使用罪

為因應網路日益普遍後所帶來的各種破壞電腦等犯罪問題,我國刑法於2004年6月25日新增刑法第三十六章妨害電腦使用罪,用以規範上述各種類型的網路犯罪。

網路色情犯罪事件相關法規
網路色情犯罪事件相關法規

常見的網路色情的犯罪事件,是以利用網路散播色情圖片為多數,例如利用電子郵件夾帶色情圖檔、架設色情網站提供各種色情圖片、利用電子相簿存放色情圖片或者利用討論區貼圖等。另外藉由網路的快速方便徵求網路援交或尋找性伴侶等情事,是可能觸犯我國刑法或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以下即針對透過網路散佈色情圖片及利用網路進行性交易或性仲介等兩類說明相關法律規定。

相關影片

請登入聊天室
請登入聊天室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貪小便宜的代價
貪小便宜的代價
生成式AI好方便?
生成式AI好方便?

返回法律與著作權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