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偽裝民眾 境外發文抨擊 詐團營造民怨 干擾銀行阻詐

聯合報/A3版/焦點
朱漢崙
2025年11月9日   人氣: 24   開始朗讀

網路安全

銀行積極進行攔詐阻詐,近日疑似有詐騙風險疑慮的民眾帳戶被銀行鎖控,有些因是「誤殺」,引起部分民眾的反彈。但竟然有詐團偽裝成帳戶遭誤殺的民眾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抨擊,意圖在外營造民怨擴大的印象。有關人士透露,針對這類「境外烏賊」,已有銀行向刑事警察局求援報案。

 

銀行近來較與民怨相關的,則和自家用AI阻詐的「預警帳戶」有關,亦即透過AI模型來判讀風險高低,高風險者直接用AI來停權,限縮該戶轉帳的能力。

 

但因為「誤殺」,近來民怨四起,網路上PO文不斷。銀行調查之後,竟發現有些在社群平台上的PO文內容,IP竟來自境外,而且還是從柬埔寨發訊,銀行隨即向刑事局報案。

 

刑事局指出,部分民眾帳戶被銀行鎖控、引發民怨,詐團趁機混水摸魚,偽裝成帳戶無辜遭鎖控的一般民眾。根據銀行向刑事局通報結果,這些IP都是在境外,例如柬埔寨,疑似是詐團利用輿情在干擾銀行的阻詐,使用烏賊戰術,目的就是要阻止銀行更進一步的阻詐。

 

相關文章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資訊科技的普及與快速發展,帶給我們這個資訊社會,更多元化的生活形態與視野。原本僅是一個瀏覽器名詞的Google,卻因我們高頻率的使用習慣,成為網路搜尋的同義詞,甚至成為一個動詞(劉祥亞,2010),例如我們常用「Google資料」的說法,來取代上網找資料。而近來,社群網站的盛行,也改變了人們名詞與動詞間的轉換行為,「你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像是每天的問候語,交錯於實體與社會的人際互動。在教室裡,聊不完的話題,回家在LINE上繼續;到餐廳吃飯、去旅遊,甚至看個牙醫,也要打卡、拍照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數位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帶給現代人豐富且多元的生活型態。尤其近年來,社群網站與社交軟體的興起,提供人們更多可以分享生活、情感連結的交流空間。透過社交平台,人們可與朋友即時、多元地溝通互動、達到情感支持,增進人際關係;透過社交平台,商家可成立粉絲專頁,利用按讚、打卡的行銷策略,提高店家的能見度;透過社交平台,教師可成立班級社團,張貼班級公告,或與學生、家長互動交流。

相關影片

聰明上網不上當
聰明上網不上當
我的資安密技
我的資安密技
我的帳密是祕密
我的帳密是祕密
為什麼我要學密碼設定
為什麼我要學密碼設定

返回網路安全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