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是由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而來,本內容已經移置新網址(https://eliteracy.edu.tw/),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謝謝。 關閉提示

人肉搜索與按讚也可能是網路霸凌

   2019年7月8日 人氣: 7941   開始朗讀

網路霸凌

主題圖片: 人肉搜索與按讚也可能是網路霸凌

許多我們在網路上習以為常的行為,像是網路人肉搜索、社群網站上按讚,或甚至只是轉寄與轉貼的行為,都可能變成網路霸凌的幫手。以下歸納了 3 項網路霸凌的共犯行為:

  1. 人肉搜索可能傷及無辜
    眾多的網路霸凌行為中也包括孩子們視為實踐正義的「人肉搜索」。雖然社會上確實有些不公不義的事件,例如車禍逃逸、虐待動物、欺凌弱小等,是透過人肉搜索找出肇事者,才得以伸張正義,但由於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內容不一定屬實,在人肉搜索的未審先判,以及當事人的個資隱私不斷的被挖掘曝光下,可能會傷及無辜。另一方面,如果整起事件和公共利益無關,還會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2. 對霸凌內容按讚如同共犯
    許多孩子會在批評或欺凌別人的內容「按讚」,這樣可能會變成網路霸凌的共犯。雖然多數法界人士認為,按讚只是使用者的習慣,表示「看過了」不一定代表「認同」,所以這一類的提告最後大多沒有被起訴。但是對已經遭到霸凌而受傷的孩子來說,按讚人數的持續累積意味著事情不停的被傳播,甚至是認同這起霸凌的人數增加,因此會對孩子造成二度傷害。
  3. 受害者與旁觀者的沉默 
    儘管網路霸凌可能對孩子帶來嚴重影響,但因為沒有明顯的肢體受傷,且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在家上網沒有外出,就可以安心;而孩子多半因為害怕事情擴大,或擔心被處罰不能上網,於是選擇獨自面對;加上知情的同學可能因為事不關己,或害怕一起被欺負,大多數也是保持沉默。也因此,不論是學校老師或家長,往往在事態嚴重時,才知道孩子遭到網路霸凌。

 

教導孩子拒當網路霸凌的共犯

以下提供家長教導孩子拒絕成為網路霸凌共犯的建議:

  1. 學習不參與、不轉寄、不按讚
    告訴孩子「不要」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對於批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不要按讚、回應或轉寄;若看到疑似不公義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避免淪為網路霸凌的共犯。
  2. 向師長報告或網管部門檢舉
    鼓勵孩子一旦發現同學遭到網路霸凌,要立即告訴老師或家長,或向網站管理部門檢舉,以發揮關懷與互助力量,杜絕網路霸凌。

相關小知識

家中孩子遇到網路霸凌怎麼辦?家長跟我這樣做!
家中孩子遇到網路霸凌怎麼辦?家長跟我這樣做!

網路普及的現在,霸凌行為也透過不同媒介,包含email電子郵件、社群貼文、手機簡訊等等,型態也從文字、貼圖到影像,這些透過現代網路科技的霸凌行為即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容易讓受害者對人際關係不滿、自我排斥,甚至身心出現狀況。當您發現孩子有出現難過、憂鬱或是焦慮的現象、對團體聚會缺乏興或退出社團活動、或是抗拒去學校、抗拒使用電腦或手機時,都是孩子有可能接觸到網路霸凌的徵兆。

與孩子一起面對網路霸凌
與孩子一起面對網路霸凌

整理了幾項家長可以一起陪著孩子面對網路霸凌的方法。

認識網路霸凌
認識網路霸凌

所謂的「網路霸凌」是指,透過上傳文字、照片、影片等形式,持續對他人嘲笑、辱罵、騷擾、毀謗或威脅,造成對方身心靈傷害的網路不當行為。過去國外曾經有研究發現,網路霸凌以社群網站Facebook為最多,其次為YouTube等影音網站;此外,各種即時通訊(包含線上遊戲的對話窗)、簡訊、聊天室等,也都是網路霸凌常發生的地方。

我認識的人在網路上被欺負了!
我認識的人在網路上被欺負了!

當你在網路留言板或其他社群平臺上發現,認識的朋友被大家嘲笑或謾罵,也就是受到所謂的「網路霸凌」時,你在現實生活可能也會發現,這位朋友漸漸變得不愛說話、被旁人孤立、不再做平常喜歡做的事情,甚至因此不再來上學,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傷心、害怕、孤獨、羞辱,並且想要遠離那些嘲笑或謾罵他的人。此刻,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你的幫助!

 

相關影片

請登入聊天室
請登入聊天室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被偷走的那些影像
刪除不了的是回憶
刪除不了的是回憶

返回網路霸凌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