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讚爭:「按讚」已成為武器,中國、俄羅斯、川普、恐怖組織、帶風向者、內容農場,如何操縱社群媒體,甚至……不知不覺統治了你

書籍封面: 讚爭:「按讚」已成為武器,中國、俄羅斯、川普、恐怖組織、帶風向者、內容農場,如何操縱社群媒體,甚至……不知不覺統治了你

作者: P.W.辛格,艾默生.T.布魯金
出版社: 任性出版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26日
開始朗讀   

譯者: 林淑鈴

書摘:eliteracy編譯中心

日期:2020-09-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讚、點愛心、刷梗圖,這些社群媒體最常見的功能已經成為影響大眾的新興標準,人們透過這些可見的數值多寡來評斷其他人事物,卻也讓網路世界成為各種話題的爭論戰場。本書作者以「利用」為主軸,談網路戰與資訊戰的架構,乃至酸民的產生、人肉搜索公審、散布假新聞或錯誤知識,甚至是政府對資訊的管控和輿論操作。本書主要聚焦在網路戰的形成過程上,作者嘗試從歷史脈絡中點出關鍵處,提醒讀者身處網路世界隨時都要注意那些隱藏的惡意。

  作者在書中所談的內容大致可分成使用者、控制者、引發危機者、監督者四個方向,以下分別進行介紹:

一、使用者

  在網路時代下,任何人都擁有上網的機會,越來越多人將生活重心轉移到網路世界中,像是為了塑造網路形象而改變自己的現實生活狀態(尋求網美照、美食地圖、旅遊踩點等),或是透過網路來經營人際關係、傳遞訊息等。這也造成人們在互動的過程中其實只能仰賴判讀網路上有的資訊,那些按讚數、分享數和圖像影片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最直覺的辨識來源。

  因此按讚分享等同人緣好的迷思出現了,人肉搜索和網路公審現象也跟著出現,掀起酸民和帶風向的問題,顯見人們享受科技便利卻也同時暴露在遭受傷害的風險中。

二、控制者

  有心人士想要藉由網路來達到某些目的時,就可能會引發個資保護的危機或網路戰,於是營運公司就必須負起保護用戶資訊安全的責任,讓用戶能夠在互信的基礎下使用這些網路服務。但公司本身卻也扮演了控制者的角色,營運或商品開發商除了要負責管理網路上的秩序外,還要維護自己商業上的利益。所以這些廠商大多會蒐集使用戶的相關資訊,而這些資訊是否涉及非常私密的隱私或被拿來做哪些運用,卻非用戶可以決定(像是用戶想使用就必須同意隱私權協議,不然就不能使用)。

  另一個可能介入的則是政府,各國政府在其國內都有相當權力能夠管控網路資訊的流向,只是介入程度多寡的差異而已。所以人們在接收資訊同時也需要發揮嚴謹的資訊素養,去判斷和識讀那些議題時事。

三、引發危機者

  除了營運廠商、政府單位這種基於多重目的而介入網路世界的情形外,作者還提到了另一種危險的情況:危險人物。一些在現實世界中屬於恐怖份子、特殊犯罪者、軍火走私、黑幫、吸毒等非法社群都被發現透過網路來取得資源及吸納同道中人,他們蟄伏其中並且利用了網路的隱密性和虛擬分身,讓我們更難分辨這些問題。

  3C產品的服務是不分使用者的,因此保護隱私的措施、溝通便利的服務、導航定位的功能同樣可能被用在為非做歹。我們除了要提醒自己與周遭親朋好友不做壞事外,更要格外小心不要踏入那些有心人士的陷阱,意外讓自己成為幫兇或替罪羔羊,甚至是詐騙的受害者。

四、監督者

  網路霸凌、網路色情、電腦病毒及木馬侵害等現象仍然在網路世界中層出不窮,作者指出政府和營運公司雖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設法做出因應,但有心人士總是會鑽法律及網路使用規範的漏洞,繼續做這些事情。

  從現實世界的法律到營運方設立的使用規範,甚至人工智慧和自動偵測程式的運用,都是協助防止這些問題進一步擴大並造成傷害,只是這些監督者的功能有限,最終還是必須重視使用者的自律精神,正確的使用網路。

  作者認為資訊素養已經不單是教育議題,更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執行義務,在這個任何人或任何單位都可能掀起重大影響的網路世界中,我們會發現人性最良善的那一面和最醜惡的一面不斷在大戰,而且雙方主要的目標都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和參與。也唯有掌握大眾的注意力,才能在資訊戰場中取得優勢。

 

返回書籍推薦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