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焦點新聞  

網路安全
數發部政務次長 林宜敬 打擊詐騙 要從源頭遏制
2025.04.11  余弦妙  經濟日報/A6版/焦點 面對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昨(10)日指出,打詐是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不斷攻防,面對詐騙手法不斷更新,打詐行動更須以科技對抗科技詐騙、以AI對抗AI詐騙,以網路社群機制對抗網路社群上的詐騙,其中在金融詐騙上也更應該透過聯防機制達到打擊詐騙。

點此觀看

網路安全
誠信金融論壇 金管會副主委談打詐 莊琇媛促善用科技 打造全民防詐網絡
2025.04.11  廖珮君  經濟日報/A1版/要聞 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昨(10)日說,打擊詐騙關鍵是前端的「識詐」,只要民眾可辨識金融詐騙,就可以降低被騙的風險,她也坦言,科技發展讓詐騙無國界,金融業如何用科技來防詐、阻詐就變得更加重要。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Google AI新晶片 台積操刀
2025.04.10  彭慧明、林薏茹  經濟日報/A13版/產業 Google Cloud Next 2025大會在美國登場。機器學習、系統與雲端AI副總裁華達德(Amin Vahdat)宣布,將強化「AI基礎建設」,公開Google第七代TPU(張量處理器)晶片「Ironwood」,這是高效率更節能的晶片,是首款以提高AI推理效能和可擴充性而設計的產品,為下一波AI創新提供動力。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網癮銀髮族 多遭詐才確診
2025.04.09  陳雨鑫  聯合報/A6版/生活 網路成癮患者不分老少,健保署統計,一一○年因網路成癮就醫的六十歲以上民眾共廿二人,一一三年人數則為七十八人,年逾八十歲者竟有廿二人,而這些高齡患者處境可憐,多半被詐騙集團鎖定,財產盡失,子女發現後,陪同就醫,而被確診。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網路成癮就醫人數 3年增2倍
2025.04.09  陳雨鑫  聯合報/A6版/生活 我國於四年前將「網路成癮症」列入疾病治療項目,健保署統計就醫人數,一一○年二九四人,一一三年增至八八一人,患者以十三至十五歲男性居多,愈來愈多青少年因網路成癮影響生活,而接受治療。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失控的焦慮世代
2025.04.07  中央社  聯合報/R07版/好讀周報身心力 點出孩童因手機與網路社群加劇心理健康惡化的《失控的焦慮世代》席捲美國書市,近期在台灣推出繁體中文版。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指出,大人必須正視問題,更得對未來世代付出行動。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被限制使用手機 抓狂憂鬱甚至攻擊
2025.04.07  賴昀岫  聯合報/R07版/好讀周報身心力 手機被沒收,青少年居然想動手打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手機網路普及,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個案愈來愈多,主要症狀為被限制使用手機時,抓狂、焦慮、失眠、憂鬱,甚至出現攻擊,引發親子衝突,家長應提早預防,勿將手機平板視為育兒保母。

點此觀看

網路識讀
中華電備戰6G 建設跨步
2025.04.05  黃晶琳  經濟日報/B1版/證券產業 電信龍頭中華電信(2412)積極備戰6G,今年啟動5G獨立組網計畫,透過網路切片服務,在企業客戶場域開啟差異性服務,針對特定用戶提供專用網路資源,就像電信業者提供「快速通關」的服務,打造新的商業模式,搶進未來6G應用場域。

點此觀看

法律與著作權
Fans17藏3萬兒少性影像 10人起訴
2025.04.03  巫鴻瑋  聯合報/A14版/社會 網路成人片平台「Fans17」被控擁有三萬一千片兒童及少年性影像、七十萬人次會員,獲利七三二五萬元。橋頭地檢署昨依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起訴負責人蔡孟翰、蔡信宏、葉昌圳及影像創作者等共十人,請求法院從重量處四至五年有期徒刑,宣告沒收犯罪所得。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8成兒少黏螢幕 國中迷IG 國小滑抖音
2025.04.03  葉冠妤  聯合報/A7版/文教 兒福聯盟昨公布一份針對五至九年級學生進行的「二○二五年兒童休閒娛樂現況調查報告」,數據指出,在休閒時間運用上,兒少幾乎每天都進入網路世界,包括觀看網路影片,其中國小逾七成九、國中八成三,實體世界中的全身運動參與度偏低,顯示現代社會中,靜態、虛擬的娛樂正逐步主導兒少生活。

點此觀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