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詐騙 多假冒財經名人

聯合報/B1版/全台焦點
李奕昕
2025年7月28日   人氣: 17   開始朗讀

網路安全

刑事局公布今年第二季通報網路廣告平台下架假投資廣告共2萬6492則,以臉書為主,近半數是假冒財經名人。刑事局籲平台業者合作,杜絕詐騙廣告流竄,落實源頭防詐,避免民眾受害。

 

刑事局統計,前年6月28日至上月,2年共通報網路廣告平台下架25萬多則涉詐廣告;今年4至6月通報Meta下架臉書2萬6074則、Google下架各聯播網284則、YouTube134則,廣告態樣偽冒財經名人占45.49%、媒體網紅25.12%、企業領袖13.56%、政治人物2.33%。

 

Meta日前派高層來台,上周與刑事局舉辦論壇分享阻詐成果,指去年3月到今年6月移除430萬則針對台灣民眾詐騙廣告,全球封鎖700多萬個與緬甸、寮國、柬埔寨等詐騙園區連結詐騙帳號,移除3.3萬多個台灣與詐團有關Facebook與Instagram帳號。

 

刑事局指出,詐騙廣告常以假求職如陪聊、讀稿員、送貨員、評論員,或課程參與、活動體驗、做公益領禮券、推廣吃素,吸引瀏覽點擊引導至LINE聯繫,再假投資詐騙、招募取款車手、收受人頭帳戶或騙取個資。

 

假投資廣告宣稱「準時報牌」、「跟著高手學3天,勝過單打獨鬥3年」、「免費贈書或公益送書」、「今天布局、明天驗證」,引誘民眾上鉤。

 

刑事局提醒民眾,投資股票應透過金管會許可券商下單,勿輕信網路廣告,標榜加入「投資老師」LINE帳號或群組,或點擊連結獲飆股資訊就是詐騙。

 

相關文章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資訊科技的普及與快速發展,帶給我們這個資訊社會,更多元化的生活形態與視野。原本僅是一個瀏覽器名詞的Google,卻因我們高頻率的使用習慣,成為網路搜尋的同義詞,甚至成為一個動詞(劉祥亞,2010),例如我們常用「Google資料」的說法,來取代上網找資料。而近來,社群網站的盛行,也改變了人們名詞與動詞間的轉換行為,「你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像是每天的問候語,交錯於實體與社會的人際互動。在教室裡,聊不完的話題,回家在LINE上繼續;到餐廳吃飯、去旅遊,甚至看個牙醫,也要打卡、拍照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數位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帶給現代人豐富且多元的生活型態。尤其近年來,社群網站與社交軟體的興起,提供人們更多可以分享生活、情感連結的交流空間。透過社交平台,人們可與朋友即時、多元地溝通互動、達到情感支持,增進人際關係;透過社交平台,商家可成立粉絲專頁,利用按讚、打卡的行銷策略,提高店家的能見度;透過社交平台,教師可成立班級社團,張貼班級公告,或與學生、家長互動交流。

相關影片

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
謹慎交談
謹慎交談
我中獎了
我中獎了
驚爆危機
驚爆危機

返回網路安全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