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焦點新聞  

網路隱私
集團賣偷拍片 檢:應論組織犯罪
2025.07.13  曾健祐  聯合報/A12版/社會 台中地檢破獲「創意私房」性影像網站,發起人「老馬」身分不詳且仍在境外,檢方發現歹徒是長期、計畫性牟利,將偷拍性影像當成商品,並注重版權、獨特性,不單單僅是個人行為,且有集團性結構,應依組織犯罪論處。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員工、客人全受害 偷拍逾10年 咖啡店主交保
2025.06.09  李隆揆  聯合報/A14版/綜合 徐姓男子在北市大同區經營咖啡店逾十年,涉在店內廁所裝針孔攝影機偷拍,檢警查扣電腦建檔資料,因被害人數不明,檢方認有串證之虞聲押禁見,士林地方法院裁定八萬元交保。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打擊不雅AI照 美國立法:未經影中人同意 禁上網
2025.05.26  陳韻涵  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國際力 美國總統川普19日在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川普(Melania Trump)的陪伴下,簽署「刪除非合意親密影像法案」(Take It Down Act)成為法律,此法律禁止未經影中人同意的情況下,上網發布現實或利用人工智慧(AI)與深偽技術(deepfake)生成的數位色情圖像和影片。梅蘭妮亞是促成這項法案通過的重要推手,她把人工智慧和社群媒體比喻為令人上癮的「次世代數位糖果」。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2025.04.26  葉冠妤  聯合報/A5版/話題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昨發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超過八成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卻有五成不知社群媒體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假律師勾結公僕、警察偷個資 9人起訴
2025.03.22  記者曾健祐╱台中報導  聯合報/A14版/綜合 張姓男子偽造國內知名大學法學博士學位證書,以律師自居接案營利,透過在台中市府擔任約雇員的蔡姓大學同學,在警友會認識陳姓、楊姓官警,要求對方偷查閱民眾個資,台中地檢署依貪汙圖利、律師法及洩密等罪起訴張陳、楊共九人。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IG推青少年帳號
2025.02.18  文 ╱中央社  聯合報/R07版/好讀周報萬象力 Meta旗下影像社群平台Instagram在亞太區各國陸續推出「青少年帳號」,11日在台灣上線,將自動開啟保護措施,如果是未滿16歲的青少年,無論是現有或新註冊的帳號,都將自動設為不公開,若想切換為公開設定,必須取得家長同意,預計這次更新將影響亞太區數百萬名青少年。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不符個資法 南韓暫停下載DeepSeek
2025.02.18  記者潘維庭╱綜合報導  聯合報/A10版/兩岸 韓媒稱,大陸AI新創企業DeepSeek(深度求索)服務在南韓暫停下載服務。原因是未符合該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但先前已下載的用戶可繼續使用。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租iRent要分享個資 消基會控違法
2025.01.08  記者陳宛茜、林海、周湘芸╱台北報導  聯合報/A11版/綜合 消基會檢視和雲行動服務「隱私權條款」,發現消費者租用iRent汽車就必須接受將個資交給卅多個關係企業分享的霸王條款,質疑有違法之嫌,除呼籲和運立即刪除不平等契約條款,也呼籲交通部正視企業廣搜消費者個資的灰色地帶。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TikTok禁令 川普要求延緩
2024.12.30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  經濟日報/A6版/國際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要求最高法院延後強迫短影音平台TikTok選擇「不賣就禁」的法律期限,好讓他在下月宣誓就職後,仍有機會尋求「政治解套」。

點此觀看

網路隱私
OpenAI推ChatGPT電話服務
2024.12.23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  經濟日報/A10版/國際 OpenAI公司18日推出ChatGPT電話和簡訊服務。美國用戶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話機撥打指定號碼、與ChatGPT通話;WhatsApp用戶則可以進行文字對話。公司發言人表示,不會使用消費者的通話數據來訓練AI模型。

點此觀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