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焦點新聞  

網路沉迷
大腦要重置 給自己找事忙 強硬斷網易生焦慮 有計畫性轉移生活重心
2025.11.09  江婉儀  聯合報/P05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各年齡層都有「手機不離身」的現象,雙和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盈如指出,手機上癮的關鍵不在於使用時間長短,而是「失去控制,導致該做的事沒做」。她強調,真正的解方並非強硬斷網,而是要深入理解成癮背後的原因,並透過漸進式規畫與重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連結,才能有效擺脫手機的依賴。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多巴胺做祟 明知浪費時間 卻無法放下手機 滑手機是放鬆?其實大腦一直在上工
2025.11.09  翁唯真  聯合報/P02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搭乘大眾運輸,不妨抬頭看看四周,看你能找到幾個沒在滑手機的人?不只年輕人,各個年齡層,包括頭髮花白的長輩,也深陷在手機迷障中。「明明覺得很無聊,但就是停不下來!」當排山倒海的影音資訊湧來,獲得的未必是滿足,更多的是難以言說的疲憊。當手機主宰了我們的大腦、時間,如何找回大腦的自我掌控權?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關係的變形 資訊量過曝 溝通失去溫度 學習畫清數位界線 避免一個屋簷下各自低頭
2025.11.09  翁唯真  聯合報/P03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隨著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普及,不管民眾在社群、家庭或是工作上,都離不開社群APP、遊戲或是各種影音平台。專家表示,手機過度使用恐造成憂鬱、焦慮,也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每個人都應學習「數位界線管理」,包括設定固定離線時間、限制使用時段等。當人們用訊息取代眼神、用表情符號代替傾聽,親密與理解自然逐漸淡去,重新設定「安全界限」是修復關係的起點。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成癮新族群 好多影片好好看 長者黏著手機看影片 沉溺程度不輸年輕人
2025.11.09  萬于甄  聯合報/P04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一名75歲的陳姓婦人,平時獨居在鄉下,兒子與女兒每周會回去探訪。陳婦有一支數字手機隨身,幾次跌倒及身體不適時,都靠手機及時求援,她很依賴這支手機。今年過年,兒子幫她換了最新的智慧型手機,陳婦愛不釋手,且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功能讚譽有加。但最近兒子卻發現媽媽打電話報平安的頻率下降,原來換了手機後,陳婦時常盯著手機看影片或玩遊戲。更嚴重的是,兒女數次被警方通知,母親在銀行要領錢給「綁架兒子的綁匪」,或是匯錢買來路不明的商品。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美年輕男性瘋電玩 有害社交?看法兩極
2025.10.21  高詣軒  聯合報/A11版/國際小學堂 調查顯示,過去十五年間美國十五至廿四歲男性花在玩遊戲的時間,已增加逾一倍,來到每周約十小時。部分教師擔心,出去玩或做家事可發展社交能力和責任感,現在男生卻寧願活在虛擬電玩世界。也有專家認為,電玩有助男生建立社群並感受與他人的連結。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男更易沉迷電玩 女更易社群成癮
2025.10.21  高詣軒  聯合報/A11版/國際小學堂 美國青少年打電動相當普遍,丕優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青少年男、女生玩網路遊戲的比率分別達到九成七、七成三。但針對美國人時間運用的調查顯示,男生花在玩遊戲的時間比女生多很多。去年,相較於男生每周玩十小時,女生每周只玩兩小時。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社群偷走童年 丹麥擬立法 15歲以下禁用
2025.10.20  陳韻涵  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國際力 新聞故事:本月7日,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在國會演說時宣布,政府計畫推動立法,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任何社群媒體,經父母同意的青少年則可自13歲起使用社群媒體,新法預計最快明年上路。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保護兒少 校園將擋TikTok
2025.10.16  馬瑞璿、郭韋綺  聯合報/A1版/要聞 TikTok影音內容爭議不斷,立委質疑,不禁TikTok恐對兒少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昨天說,外界雖然一直都有禁止TikTok的聲浪,但因攸關媒體言論自由,若真要禁TikTok,必須要有社會共識;不過,數發部會先從兒少保護開始做起,例如,遮蔽中小學的WiFi連線,限制兒少透過校園網路連線至TikTok。此外,數發部預計在年底前提出「不適合十五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的App清單。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校園限TikTok 校長:防不勝防
2025.10.16  朱冠諭、張策、郭韋綺  聯合報/A7版/文教 數發部研擬限制國中小學校的WiFi不得連線TikTok,學校和家長反應不一,有人認為立意良善,但普遍認為效果有限,學生更直言,學校WiFi禁不禁根本沒差,更積極作法應是提升數位素養教育。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年輕人網路慮病症嚴重 耗費英國大量健保資源
2025.10.05  王郁婷  聯合報/P11版/元氣周報健康大小事 英國專家警告,因過度依賴網路自我診斷而引發的「網路慮病症」(Cyberchondria)正快速蔓延,每年造成國民保健署(NHS)超過4.2億英鎊醫療支出。這種現象源於上網搜尋症狀、反覆比對資訊後產生過度焦慮,與傳統慮病症相似,但因網路資訊隨手可得,更易加劇不安。

點此觀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