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沉迷
拍學測試題上網發文 考生被除名
2025.02.19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聯合報/A7版/文教
大學學測將於下月廿五日公告成績,大考中心昨審議違規樣態,今年有四件使用手機的重大違規,明顯較往年來得多。不僅有考生在考試時看手機,或是用手機拍攝試題本、答案卷,甚至還上傳社群平台,還有考生考到一半去廁所打電話給媽媽。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腦腐 牛津代表字
2025.02.03
文╱編譯田思怡
聯合報/R07版/好讀周報影響力
出版牛津字典的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brain rot(腦腐)為牛津年度代表字,剛好呼應這項角龍演化研究。牛津每年都會選出代表當年社會氛圍的代表字,今年先選出6個,再由3萬7000多人投票選出年度代表字,獲選的「腦腐」反映現代人每天無意識滑手機,看些無腦的內容。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學生手機統一保管 教部擬修規範
2025.01.05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記者許維寧╱台北報導
學生手機成癮問題愈來愈受重視,為防止學生上課分心,現行中學端各班級多自設「停機坪」、「養機場」,學生上課時先將手機放置特定處。教育部如今研議修正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以關機為原則再強化管理,像是交由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降低成癮 醫師:鼓勵孩子培養興趣
2024.12.04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手機被沒收,學童居然想動手打人,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手機網路普及,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個案愈來愈多,主要症狀為被限制使用手機時,抓狂、焦慮、失眠、憂鬱,甚至出現攻擊,引發親子衝突,家長應提早預防,勿將手機平板視為育兒保母。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早療通報創新高 專家:太依賴3C
2024.10.18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聯合報/A7版/文教
去年早療通報達三萬四七八一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後天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上升,專家分析與過度依賴三C、缺乏面對面互動、疫情期間無法提供高品質托育等因素有關。手機成癮也證實危害兒少大腦及情緒發展。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青少年3C成癮 家庭衝突主因
2024.09.18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聯合報/A3版/焦點
未成年人手機或三C成癮已成家庭衝突最大主因;馬偕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愈來愈多家長因制止孩子玩手機起衝突而至門診求助,這些被「平板養大」的孩子平均九歲,最小五歲,一天上網至少五小時、最多八小時,上小學後克制不了想上網衝動,對其他事物也失去興趣。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網路成癮傷腦筋
2024.06.28
文╱陳韻涵輯
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VIP
新聞故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4日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PLOS Mental Health》的研究指出,網路成癮顯著影響青少年的大腦化學物質,而受影響的大腦物質更進一步加劇成癮行為。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小心遊戲成癮 家長要約法三章
2024.06.13
記者洪子凱、林麗玉、江婉儀╱連線報導
聯合報/B2版/北部要聞
寶可夢遊戲機台夯,衍生學童沉迷、花錢問題,專家指出,這類機台讓孩子有挑戰及成就感,過度就會成癮,家長要和孩子約定玩機台時間,或幫孩子規畫其他活動。家長則說,很多是大人陪小孩玩,要一同學習克制。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玩3C防失智 銀髮族陷手機成癮
2024.05.19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
聯合報/A6版/生活
三C成癮不止發生在青少年族群,近年不少長者學習使用電腦、手機後,將三C產品當作「活化腦部」的工具,認為玩俄羅斯方塊、線上麻將,可以幫忙動腦預防失智症,卻因整天坐著不動,也未有正常的人際互動,反而出現「成癮」現象,專家觀察近年約有一成的長者,因手機成癮而就醫,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該人數恐會再增加。
點此觀看
網路沉迷
美國人需要抖音 開始討論翻牆
2024.03.15
特派記者廖士鋒╱北京報導
聯合報/A8版/國際.兩岸
美國眾議院通過了TikTok剝離法案後,民間則已開始討論,如何能夠在法律規範下,利用VPN等方式繼續使用TikTok。
點此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