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I陪聊夯 諮商界:恐致溝通障礙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李青縈
2025年6月1日   人氣: 73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生成式AI與聊天機器人迅速崛起,近期有許多打著AI陪聊或類諮商的服務,讓民眾從中獲得陪伴,甚至認為可取代心理諮商。不過心理諮商界近期發現,AI陪聊讓民眾過於信任其訊息,反而在現實中出現溝通障礙,認為政府應介入。

 

對此,衛福部回應,AI執行類諮商對談而衍生的倫理與醫療責任,仍需要時間釐清,但諮商被AI取代則言之過早。

 

「人都喜歡聽好聽話,AI對話就鎖定此特性,給予使用者情緒價值。」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羅惠群說,曾遇過一對尋求伴侶諮商的情侶,其中一人是ChatGPT的重度使用者,常會記下與伴侶間的對話,請AI協助分析,但他過於依賴AI的答案,總是無法直接與伴侶核對想法,反而是與AI核對,當AI分析的結果與伴侶說的不同時,反而增加雙方爭吵機率,加劇溝通困難。

 

羅惠群說,AI資訊不代表全部觀點,就像網路剛盛行時,很多人喜歡上網找答案,但數據再龐大仍有其限制,一旦把AI對話奉為聖旨,就容易犧牲人的主體性。

 

美國去年發生一位十四歲的男子,疑似沉溺與AI機器人聊天,發展出情感依戀之後,不幸輕生的事件。北市聯合醫院諮商師奧惟弈・希當表示,與AI對話過程中,其展現的同理心,並非是真正的同理,而是在龐大的資料下判讀訊息,給予的回應,並沒有能力判斷風險。

 

奧惟弈・希當說,愈來愈多人習慣與AI傾吐心事,民眾應要了解,陪聊與諮商是完全不同的事,AI可以作為心理諮商的輔助,如解決生活疑難雜症等,並非是取代心理諮商。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鄭淑心說,AI僅能提供通用性的回應,難以回應個別化需求,更無法承擔專業責任與倫理義務,心理諮商的核心在於「個案與心理師間的關係建立」,一步步陪伴個案,靠近自己的內心或課題。

 

至於坊間出現類心理諮商的AI陪聊機器人,是否有涉及醫療行為?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AI執行類似諮商對談等,衍生的倫理與醫療責任等還需要時間釐清,以現階段發展,若要說已出現AI已取代心理諮商的風氣,則是言之過早。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