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群偷走童年 丹麥擬立法 15歲以下禁用

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國際力
陳韻涵
2025年10月20日   人氣: 103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新聞故事:本月7日,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在國會演說時宣布,政府計畫推動立法,禁止15歲以下青少年使用任何社群媒體,經父母同意的青少年則可自13歲起使用社群媒體,新法預計最快明年上路。

 

佛瑞德里克森指出,手機原本是為了讓孩子能聯繫家人與朋友,如今卻成為焦慮與憂鬱的主要來源。她說:「手機與社群媒體正在偷走孩子的童年。我們釋放了一隻怪物,許多孩童與青少年因此承受心理折磨。」

 

她進一步表示,許多青少年難以專心閱讀或學習,部分甚至在網路上接觸到不適當內容。她引用統計數據指出,丹麥11歲至19歲的青少年中,有60%在一周內未與朋友見面,而94%的七年級學生在13歲前就已建立社群媒體帳號。她提問:「如果沒有智慧型手機,這個比例會那麼高嗎?」

 

她強調,新法的立法目標是「讓丹麥的孩子獲得更妥善的照顧」。丹麥國會9月已通過在小學與課後照顧中心禁用手機的措施,該項政策源自她2023年成立的「福祉委員會」(Wellbeing Commission)提案,旨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交能力。

 

丹麥並非唯一限制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國家,澳洲去年11月通過全球首例立法,全面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臉書(Facebook)、抖音(TikTok)、YouTube等社群媒體。各大科技公司必須採取「合理措施」,阻止16歲以下青少年註冊,並確實實踐年齡驗證,否則最高可處5000萬澳元(約新台幣9.9億元)罰款。此外,挪威總理斯托爾(Jonas Gahr Store)也宣布,將社群媒體最低使用年限從13歲提高至15歲。

 

面對各國相繼祭出新規定,社群媒體業者表達強烈反對。抖音推出廣告,宣稱該平台具教育潛力,並強調已採取措施過濾不當內容,其他平台則表示已採取諸多措施,保護青少年免受不當內容侵害。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社群媒體對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顯著影響,促使各國政府重新檢討其使用規範。今年6月,希臘建議歐盟設定「數位成年年齡」,禁止未經父母同意的青少年接觸社群媒體,反映出各國的深切憂慮。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