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子奶嘴負面效應 去年16%兒虐 與3C有關

聯合報/A6版/生活.文教
林琮恩
2025年5月3日   人氣: 88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不少父母將三C產品當成「電子奶嘴」育兒,據衛福部統計數據分析發現,兒少過度使用三C已出現負面效應,去年兒少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有多達一成六與兒少使用三C有關;兒少性剝削案件有八成六的被害人是在學生,剝削兒少以「網路」作為管道的案件多達七成。

 

衛福部統計,兒少每天平均上網時間,從二○二一年的三點一七小時,到二○二四年已增至三點九六小時,平日上網時間成長三成七、假日上網時間增加一成一。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說,因應三C產品的普及、育兒方式的改變,兒少愈來愈早接觸三C產品,且使用時間也愈來愈長,但從各項數據分析發現,兒少使用三C的頻率與兒虐大有關係,近年兒少通報案件數不斷增加,其中身體不當對待案件,於去年統計有一八一○件,當中有一成六的案件與三C管教因素有關。

 

張秀鴛表示,三C產品與兒虐事件的關聯在於,孩子認為在校壓力大,回到家中追劇、打遊戲放鬆並無不可,且使用社群媒體才能維持同儕關係;家長則擔心使用三C會讓視力惡化、注意力變差、缺乏運動等,或擔心沉迷手機、交友不正常等,不斷限制孩子使用三C產品,但雙方溝通不足,使衝突一觸即發,當一方失控就可能釀成虐待事件。

 

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表示,她曾做過一項研究,國高中生家長因使用三C產品的管教方式,導致親子衝突比率高達二成四,隨著疫後遠距學習的普及,三C使用頻率提升,親子衝突也隨之增加。當父母管教不一致,或只訂定規則,缺乏傾聽討論,負向管教等作法使孩子反感,都會加劇親子衝突。

 

而過度使用三C產品也增加兒少性剝削發生機率,據二○二四年通報的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被害人多為在學學生,占八成六;運用網路對兒少性剝削者占了七成,樣態包括引誘兒少傳送性影像、視訊裸聊等。

 

張秀鴛說,兒少性剝削嫌疑人有四成七未滿十八歲,這些「小小幕後黑手」以數位產品偷拍其他兒少性影像,至網路上販賣,足見數位使用與兒少性犯罪關聯緊密,她認為,應建立三C使用規範、強化兒少網路安全。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