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頻繁緊張看手機訊息 禁用就暴怒… 家長須適時規範 注意孩子異狀

聯合報/A5版/話題
董俞佳、葉冠妤
2025年4月26日   人氣: 96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數位工具已是生活不可或缺,3C教養也成為家長的親職難題。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前理事長高鈺淳建議,給孩子手機時,要有明確規範,當孩子因使用手機出現異狀時,不該視而不見;親職專家陳傑華表示,家長應避免孩子躲進房間用手機,盡量在公共空間使用。

 

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建議,與其直接禁止孩子用社群媒體,導致孩子偷偷使用,不如與孩子討論使用規則。

 

王雅涵說,要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工具,不是玩具,當需要查找資料,還是以電腦為主。再者,要跟孩子提醒保護數位足跡的重要性,將社群帳號設定為非公開帳號,重視隱私跟安全,只加認識的人為社群好友,家長也要定期跟孩子一起檢視追蹤、被追蹤者名單。

 

高鈺淳表示,家長平時可透過聊天,觀察孩子使用手機時的反應與情緒,當孩子頻繁緊張地查看訊息,可能是遇到困難或需要協助的跡象。家長身教也很重要,若自身過度沉迷於手機或短影音平台,很難有效規範孩子。

 

陳傑華表示,孩子若出現以下狀況,家長必須適時介入,例如要求關掉或收起3C時,出現暴怒、哭鬧、攻擊行為;使用時間愈來愈長,無法自主停下來、影響生活作息;因手機影響用餐或排斥戶外活動,不願與家人互動,只想看螢幕,或者隱瞞使用時間;在未允許下偷用,甚至觀看接觸不當的內容等。

 

陳傑華表示,與孩子訂立明確規則,例如「平日使用不超過一小時,完成功課才能使用」;善用數位工具,如Google Family Link或iOS家長監控功能,當孩子不能用3C而生氣,不急著責備,而是幫助說出情緒。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