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焦點新聞  

數位康健
學習不老 90歲重返校園
2025.03.01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聯合報/A7版/橘世代 「九十歲還能回校園念書嗎?」這是許多人的疑問,家喻戶曉的氣象主播李富城用行動給出令人驚嘆的答案。他高齡九十歲,親手操作錄影、剪接、上傳影片,在線上直播報氣象,告訴大家,學習不受年齡限制。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澳洲將社群媒體列為16禁
2024.12.06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  經濟日報/A7版/國際 繼眾院之後,澳洲參院28日通過未滿16歲不得使用社群媒體的禁令,正式成為全球首個社群媒體「16禁」國家,2025年底將上路,要求社群媒體須採取「合理步驟」阻絕16歲以下的使用者,違者面臨最高4,950萬澳幣(3,200萬美元)罰款。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澳將禁16歲以下用社群媒體
2024.11.08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  聯合報/A10版/兩岸.國際 路透報導,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七日表示,澳洲政府將立法禁止十六歲以下孩童使用社群媒體,相關法案可望於明年稍晚實施,並稱這是領先全球的法案。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AI機器人醫療照護 最受期待
2024.11.07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  經濟日報/A11版/金融 AI未來「家」在一起。中信金控子公司台灣人壽長期關注高齡友善議題,今年攜手遠見雜誌共同發布「高齡友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70歲以上長者,最期望的生活型態是健康獨居或與家人咫尺相鄰,各自保有空間又能互相照應,顯示傳統三代同堂的家庭觀逐漸改變;因應高齡獨居時代趨勢,民眾最期待未來AI機器人具備「輔助醫療照顧」功能、扮演「居家服務」神隊友。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3C育兒省事 專家示警:影響腦部發育
2024.10.28  記者沈能元、林則澄╱台北報導  聯合報/A6版/生活.專輯 三C保母省事方便,但專家警告,如讓幼兒長期獨自使用三C產品,除了造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還可能影響腦部發育,腦容量減少,增加發展遲緩、反社會人格等風險,甚至在青少年時期引發網路成癮。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無人機送藥 衛福部盼解航管限制
2024.10.21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聯合報/A5版/話題 未來台灣也可能出現「無人機送藥」,衛福部推動疫後遠距醫療轉型,除已放寬通訊診療辦法適用對象,近期為改善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等現況,研擬跨部會討論突破法規限制,實現無人機送藥,擬優先用於風災等緊急情況。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遠傳遠距醫療 損益兩平
2024.09.05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經濟日報/B3版/市場焦點 遠傳電信(4904)深耕遠距醫療見成效,已達損益兩平,營收明顯成長,遠傳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胡德民表示,遠距醫療已經涵蓋醫療、急救、照護等場域,《通訊診療法》新制上路後更擴大開設超過195個虛擬診間,未來將持續將生成式AI導入醫療照護應用,在政府許可的場景,驗證科技可行性。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AI診斷醫療工具擬納入健保
2024.08.26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經濟日報/A5版/焦點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登場,衛福部將提新政。衛福部擬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研議將「AI輔助診斷工具」等數位醫療納入健保暫時性支付。業界分析,將加速AI醫療發展、為患者帶來福音,進而開創全球百億商機。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百香果高纖 護眼護心助消化
2024.08.21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聯合報/D4版/健康 夏天盛產百香果,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以入菜、搭配各種飲品,吃起來酸甜清爽。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每年7至9月是百香果盛產期,小小一顆果實,富含維生素A、C與鉀、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等,護眼、護心且助消化。

點此觀看

數位康健
醫學導入AI科技 新北攜長庚大學 辦高中生一日醫師
2024.08.06  記者李成蔭╱新北報導  聯合報/B2版/北部要聞 AI話題夯,政府及學校也思考相關教育如何超前部署,新北教育局與長庚大學攜手規畫高中生體驗「一日醫師」,導入AI科技讓學生學習應用於醫療領域,幫助探索職涯。學生表示,透過課程接觸AI,學習過程很興奮,課程很多專有名詞,需要花些時間理解,老師用淺顯易懂方式教學,讓醫學不再艱澀難懂。

點此觀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