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聯合報/A5版/話題
葉冠妤
2025年4月26日   人氣: 133   開始朗讀

網路隱私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昨發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超過八成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卻有五成不知社群媒體隱私設定位置,呼籲家長應提醒孩子重視數位足跡。

 

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在國小四至六年級的比率更超過三成。據警政署統計,網路犯罪近五年成長逾三倍;最新統計,二○二三年一到五月,網路犯罪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較上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卅三點二。

 

家扶基金會在去年十二月廿六日至今年一月卅一日,針對九至十八歲兒少問卷調查,回收有效份數八六三○份,信心水準百分之九十五、誤差值為正負一點○六個百分點。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璟指出,高達百分之八十三點六三的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國高中生更超過九成五;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轉發者,分享內容以照片或影片為主,占百分之六十二點九一。

 

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四十九點一的兒少,認為可在社群媒體公開個人資訊,其中又有百分之六十五點六八,認為可公開生日,其次為自己的照片者,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五四;百分之四十五點二五認為可公開姓名。

 

蔡雯璟說,照片、姓名都是可直接辨識的個資,一旦過度曝光,動向被掌握,將招致人身安全的風險。數位足跡本來就難避免,且資料已分享出去,遭截圖、備份、傳散後更難除盡,卻有近一成五兒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刪除後不保留」,百分之四十九點六八「不清楚」刪除後會被保留多久。

 

此外,更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三五的兒少從未聽過數位足跡,百分之五十點一六不知道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也有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二的家長未過問兒少社群使用狀況,百分之卅八點四九表示家長沒有聊過有關網路安全話題。

 

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督導鮑智傳分享,曾有兒少「小美(化名)」和陌生網友互動,網友探問就讀學校、居住地、平時活動地點等,小美不設防地告知且漸進相約見面,後續卻被騷擾。國中女孩「小丹(化名)」則是在IG限時動態上分享日常,卻被同學惡意截圖,並添加嘲諷侮辱文字後轉發並標註,她收到陌生騷擾私訊感到不安與惶恐。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數位足跡引發的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事件層出不窮,過往家長、學校、社區都忽略保護數位足跡,呼籲大家關注,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

 

相關文章

誰正在看著你? 網路世代的個資與隱私
誰正在看著你? 網路世代的個資與隱私

現今的世界有著各式的網路服務、社群平台、應用程式,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你在上網的時候是否曾想過: 誰正在看著你?誰可以看到你瀏覽過什麼網頁?點擊過什麼連結?為什麼你才剛搜尋完一個商品名稱,其他網頁就推播給你相關的廣告? 也許你覺得你的個人資料沒什麼,但你是否有想過這些資料可以用來做什麼?別人拿到你的個人資料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社群網站上的隱私重要性
社群網站上的隱私重要性

現代人在社群網站上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在社群網站上秀出自我,但是如果沒有妥善做好隱私方面的設定的話,這些公佈在社群網站上的資訊與內容,可能會成為跟蹤騷擾或網路霸凌的禍端。除此之外,即時通訊軟體幾乎都是親友間的聯絡,如果在即時通訊平台上進行詐騙,取信程度和成功率都更高,不可不小心。

相關影片

請登入聊天室
請登入聊天室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資料保護小叮嚀
資料保護小叮嚀

返回網路隱私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