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中生透過大學申請入學管道,錄取多校醫學系,但學習歷程被質疑與事實不符,錄取資格全被取消。升學輔導專家表示,高中生把備審資料公開在社群平台非常危險;高中教師則強調,包裝美化學檔以凸顯自身優勢無可厚非,但誠信仍是最高原則。
學習歷程輔導專家黃仕親表示,今年發現非常多高中生都把備審資料,大剌剌公開在社群平台,完全沒有遮掩,「這非常危險,因為你不確定有心人士會拿來做什麼」,也不確定哪部分會發酵。據他所知,不只這名「最佳辯士」高中生,還有好幾名學生都因為公開備審資料遭網暴。
黃仕親提醒,如果真的希望在網路上尋求建議,至少把個人訊息遮住,避免任何沒必要的曝光。
黃仕親表示,根據過往輔導的經驗中,沒有遇過學生作假,因為大家都知道,被抓到就一定不會有好結果,況且都會放上各類證書佐證。但「膨風」的確有可能,例如某某比賽是世界冠軍,但實際上參與國家不多,含金量並非想像中高,不過教授透過面試都能知道學生是否真的有料,問題並不大。
新北高中輔導主任林家妃則表示,對於願意無私上網分享學檔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肯定與讚美,但內容資料的真實性一定是最重要的前提。
林家妃說,美化學習歷程是根據自身經歷發展發揮,把優點或得獎事蹟更加凸顯,有技巧隱藏自身缺點,這現象無可厚非,但不能把沒有的寫成具備,誠信是撰寫學檔的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