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呷百二不是夢 AI預判健檢精準治療

聯合報/A5版/話題
沈能元
2025年8月11日   人氣: 131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研究指出,未來每個人均有機會活到一二○歲。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說,透過AI、醫療大數據分析,做到個人化精準預防及治療,改變生活習慣,擬定最佳運動,進而延壽。

 

敏盛醫療歡度五十周年,昨舉辦「AI精準預防健檢研討會」,余忠仁說,AI蒐集全體人類的基因、病歷、檢驗檢查、生活作息等資料,可預判個人未來健康狀況,擬定最佳生活型態。經個案管理,長期追蹤,有望及早發現疾病,甚至預測罹病後醫療治療效果。

 

「AI利用科技算命,但算完後,還有機會可改運。」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說,人類面臨癌症及慢性病威脅,如能做好預防,就可達到促進健康、延壽等目的,而其中關鍵在於「AI精準醫療、預防」。

 

「蒐集資訊,AI即可建立精準的預測模型。」余忠仁說,資料愈完整,預判愈是精準,可信度愈高,建議各大醫院、健檢中心應組成醫療聯盟,互相交換及驗證資訊,才能提高AI學習能力。政府現正推動「八八八計畫」,除了盡速結合AI,並建立基因等資訊利用等法規,降低洩漏隱私的疑慮,讓AI預測真正落地。

 

至於臨床治療,透過AI深度學習,發揮大型語言模型等解析影像能力,有助提高乳癌、大腸癌等癌症高階影像的判讀能力。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嚴明芳說,二○○四年起女性每兩年一次乳癌X光攝影篩檢,成效顯著,已降低乳癌死亡率百分之四十一。目前AI已建立多種模型,分析影像特徵,早期判斷可疑腫塊,有機會提早發現癌症。

 

奇美醫院胸腔及乳房影像醫學科主任陳勁宇表示,一名旅居國外的五十二歲女性先前一次乳房篩檢結果正常,但半年後左乳長出一顆近十公分的三陰性乳癌,雖接受化療,但仍不幸病逝。事後回溯資料時,第一次乳房攝影影片中,AI判讀後就發現到異常,很可惜當時並未獲得重視。

 

林口長庚顧問級主治醫師陳訓徹說,研究證實,AI輔助可降低二至三成人為判讀乳房影像的錯誤率。急診部門更需人工智慧判讀能力,收治骨折、嚴重創傷等患者時,可大幅提升診斷的正確性。

 

相關文章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俗稱「AI換臉」的Deepfake技術又稱為「深偽技術」,它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偽造(fake)的混成字,意指一類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逼真的人像影像合成的技術。Deepfake技術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如此重視的原因,在於它的相關軟體可以讓一般人輕鬆地取得,並且運作於一般的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上,因此各種相關的善意或惡意的應用方式層出不窮,迫使這個世界必須嚴肅看待Deepfake技術帶來的巨大衝擊。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有圖有真相?
有圖有真相?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