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I巨頭頻「關聯交易」 網路泡沫正重現?

聯合報/A10版/財經要聞
張大仁
2025年10月10日   人氣: 85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OpenAI本周與晶片製造商超微(AMD)簽署協議,使其瞬間成為投資人另一家寄予厚望、有望引領AI熱潮的熱門公司。這也是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來數椿千億美元協議狂潮的最新例證,這波狂潮正在重塑美國晶片產業。

 

幾周前,輝達才與OpenAI宣布一項涉及多方的合作協議,承諾向OpenAI投資高達一千億美元。其間關聯方的供需關係為:輝達投資OpenAI,而OpenAI向甲骨文採購雲端運算業務;但甲骨文又向輝達採購晶片,而輝達持股的CoreWeave則為OpenAI提供AI基礎設施。

 

彭博產業研究專家指出,這凸顯出OpenAI最新的操作手法,幫助這些軟體供應商吸引新用戶;而OpenAI與其他企業擴大的合作夥伴關係,可能有助於緩解軟體產業遭到重大顛覆的擔憂。

 

在ChatGPT於二○二二年十一月問世之前,OpenAI只是一家鮮為人知的AI研究實驗室,三年後的今天,OpenAI正在進軍購物、娛樂、教育和政府服務領域。

 

OpenAI的快速擴張也面臨重重挑戰。科技公司之間競爭激烈,爭相打造最強大的AI模型,迫使OpenAI必須與Meta等科技巨頭競爭,而這些巨頭本就擁有龐大的技術生態系統,可以幫助它們擴張業務並從AI技術獲利。而尚未獲利的OpenAI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繼續累積巨額資金,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在大型AI公司內部員工通信群組中的內容,通常是周遭餐廳優惠和內部人事八卦,但最近冒出一些針對百萬富翁新血的群組,內容圍繞買房、投資,還有對不到卅歲的新貴們該買什麼跑車的建議。若非當前是二○二五年,可能有人以為這是世紀之交的網路泡沫景象。

 

二○○○年三月,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百分之七十七,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之後花了十五年時間才回到二○○○年三月的高點。

 

D.A. Davidson金融集團負責科技領域的總經理魯里亞表示,AI生態系統有健康的部分,也有不健康的部分。不健康的部分以類似涉及企業間的「關聯交易」為標誌,這些交易可以人為地抬高相關公司的價值。如果投資人認為AI巨頭之間的聯繫過於緊密,就會出現一些「縮手」行為,導致泡沫破裂。

 

但是,如何判斷AI泡沫開始破裂?一些早期的潛在預警訊號顯示,AI市場泡沫已經過大,可能正將我們推向廿一世紀初網路泡沫的境地。

 

撇開那些荒謬且出名的失敗案例不談,大多數AI公司獲利的途徑仍然寥寥無幾。OpenAI 主要透過訂閱、企業合約和API授權來獲利,最近它還與Shopify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讓商家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銷售。但這些似乎都不足以彌補該公司近六百億美元的融資和每年數百萬美元的燒錢成本。

 

泡沫最可能的後果是重創本已居高思危的股市,引發經濟衰退。不過,人們對AI集中式的交易和投資網路的擔憂,往往會被幾乎難以想像的回報潛力所抵消。許多投資人並不擔心AI是否真的以目前的速度成長,而是關注這些公司是否能夠快速成長並獲得足夠的利潤,以證明其巨額投資的合理性。

 

只要科技公司的估值持續飆升,投資人持續致富,華爾街就有動力頌揚這種繁榮,而忽略那些末日景象。

 

相關文章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俗稱「AI換臉」的Deepfake技術又稱為「深偽技術」,它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偽造(fake)的混成字,意指一類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逼真的人像影像合成的技術。Deepfake技術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如此重視的原因,在於它的相關軟體可以讓一般人輕鬆地取得,並且運作於一般的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上,因此各種相關的善意或惡意的應用方式層出不窮,迫使這個世界必須嚴肅看待Deepfake技術帶來的巨大衝擊。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誰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誰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