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王榮輝
繪者:薇瑞娜・巴浩斯
書摘:eliteracy編譯中心
日期:2021-03-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許多年輕人紛紛想要投入網路行業,成為光鮮亮麗的網紅?這些網紅又在做些什麼事情呢?又為何免費的總是最貴?書中詳盡的解釋了這些網路陷阱。本書是介紹德國公民思辨教育的系列作之一,當中的「媒體識讀」在今日也已成為德國教育系統的核心課程,台灣也已納入課綱之中,作者希望透過分析現今資訊傳播的新型態,讓讀者可以有自覺的使用媒體。
作者在書中所談的內容大致可分成假訊息與假新聞、過濾氣泡與同溫層、自我保護三個方向,以下分別進行介紹:
一、假訊息與假新聞
每個人都能經營屬於自己的網路社群頁面,打造自己的網紅夢,但有時這讓人們越來越偏離現實。作者認為早期網紅成名多是因為他們早已是其他領域中的著名人士,而一個沒沒無聞的人想要成為網紅,就必須透過表演自我來吸引別人目光,這種刻意為之的表現形成一種假訊息的文化。從修圖、剪接、惡搞、奢華消費,人們不再記錄自身的真實生活,而是讓觀眾或贊助廠商支配了自己的生活。
有圖不一定有真相,在網路資訊傳遞中只要有人想要刻意操作,假新聞和片面事實就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傷害。作者認為人們必須小心政客和網路酸民,因為這些人並不想知道這件事情是真是假,他們只想要滿足自身的利益。人們可以透過辨識他們是否為假帳號、是否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是否刻意用偏激言語帶風向等特徵來防備,以免被誤導。
二、過濾氣泡與同溫層
演算法影響了我們在網路上所觀所聽的一切,它分析了使用者的瀏覽紀錄,推算使用者可能會喜歡的內容,我們就可能習於接受演算法幫我過濾後的資訊,這就是過濾氣泡的意思。小至購買清單、大至新聞訊息和思考偏好,演算法總是有辦法能夠推薦給我們那些我只搜尋過一次,甚至只是掛在嘴上說的事情。
如果我們對此毫無感覺,接受了演算法餵給我們的新聞和時事消息,作者認為長久以來會陷入同溫層無法自拔,尤其是在有關政治、宗教、意識形態的領域中特別嚴重。所以我們為了避免受到演算法誤導,盡可能去蒐集完整的新聞資訊,而非僅閱讀網站推薦的文章,也要時常去清理Cookie和其他蒐集個資的附加元件。
三、自我保護
有時不是我們自己想要用這款APP或網路服務,而是因為工作需要,親朋好友都在用,所以不得不跟著使用。如此一來,我們在使用協議上就不會去關注自己開放了多少權限給營運方,這些資訊讓我們變成營運商最好的商品,透過分析我們的用戶行為,能夠為網路行銷帶來更多商機。不過這些個資流出有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便,所以仍需評估是否有必要使用。
另一點則是我們面對網路霸凌、網路仇恨言論的態度。人肉搜索、網軍出征、灌爆留言區等行為現今時有所聞,不隨之起舞就能減少霸凌他人的可能,不隨意將自己的貼文、訊息、照片設為公開,確實掌握自己的訊息可見者,較能夠保護自己不受霸凌侵擾。
雖然各國逐漸對網路仇恨言論與霸凌設計相對應的法規,但人們也是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為惡,單純依賴國家政策或營運方的防護措施並不是最好的方式。作者也有在書中提供一些心理諮詢的管道、資訊素養與安全的相關資訊站、較有資訊保障安全的APP、協助自己管控使用3C裝置時間作息的APP等,讓我們能從根本上理解網路上潛藏的危險,然後事先做好心理準備,有自覺的使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