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書籍封面: 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作者: 劉致昕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25日
開始朗讀   

書摘:eliteracy編譯中心


你今天看到假訊息了嗎?現今假訊息漫天飛,各式各樣的話題都可能暗藏不實資訊在當中,並且這種現象已經在世界各國引發了眾多問題。這些聳動的口號、話術不僅在政治和公共事務上帶動風向,甚至還有許多詐騙伎倆出現,讓閱聽大眾隨時都要為了預防陷阱而提心吊膽。本書作者身為媒體工作者,透過其長期觀察網路現象,提出了以下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的資訊面向:

  • 能吸睛就成功的注意力產業

從本書的推薦序中,我們就可以發現當前的資訊媒體走向「注意力」的商業模式,像是我們熟知的「網紅、直播、短影片」文化等。每個人都能透過自媒體形式發表自己的作品,只要能夠博得高「點擊率」,就能吸引到更多廠商合作代言,同時獲得更多收益。

在這種產業模式下,各個影音平臺為了讓「網紅們」更有效率的創作內容,設立了各種績效機制,也統計不同使用者的觀看數據,加速影音創作者為了迎合觀看客群而刻意設計出只為博得眼球的影音內容。因此,越來越多誇大不實、危險且有害、誤導大眾的影音資訊被創造出來並且被放到網路上,這些內容越是短小輕薄,就越容易暗藏不真實的陷阱。書中在此強調了「對一切保持懷疑」、「資訊管道的多元化,不過度沉溺新聞」、「多學習,讓自己足夠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等建議,來強化自身的識讀能力。

  • 世界各國發生的訊息戰

本書談論的示例涵蓋了從2016年到2022年的時間段,分別在比利時、法國、印尼、德國與中國等地發生的資訊相關事件,舉凡普通民眾、甚至是跨國恐怖份子都能透過網路號召發起行動,讓網路行動與實體行動相互串聯。各國的政治選舉也同樣透過網路宣傳、議題操作、真相製造等手法,企圖導引民眾相信他們所提供的事實。

不過這些被操弄的議題來源許多是有跡可循的,書中也列舉了不少網站經常淪為特定人士散布假訊息、內容農場的主要溫床。這些網路論壇、討論區、社群粉絲團可能服膺於特定權力,依照論述需要而產出虛假資訊,目的就是放在引發人群的情緒極端化,隨著意見相左的兩群人在網路上大戰,正好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而當中藉以牟利的人們也因此獲得利益。

  • 臺灣的資訊攻防戰

本書特意獨立出一個章節來解釋臺灣本身的資訊危機問題,早就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各個角落,甚至連高齡長者的社群都有可能因為不實資訊而受害。這些資訊可能包含了醫藥偏方、食品安全、即時訊息,乃至社會事件到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大多是出自內容農場所發出的文章,透過網路社群不斷轉發,讓這些內容不斷出現在社群聊天室中洗腦閱聽者。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些進行事實查核與反假新聞的推廣組織,這些年不斷努力讓大眾學習如何調查眼前看到的資訊,以及提供更多資料來讓大眾思考何者為真。只是即便有志工和組織推廣的力量,假訊息仍舊大量流竄在私人的聊天群組中,這些假訊息本身來源的內容農場也是營利導向,若想要阻止假訊息的來源,就必須雙管齊下,包含自身思辨的重要與不轉發相關文章以降低內容農場的獲益性。

  • 檢測資訊真偽的妙方

作者最後提到了核實的本質,實際上仍然是為了促進大眾對話,並不是要否定任何人,也是為了在討論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避免落入謠言的陷阱。在面對網路社群所發出的文章內容時,作者提出了幾項建議,包含可以追蹤那些專門闢謠的社群、增加多元閱聽管道以了解不同社群的風向、學會辨認內容農場並刪除之、選擇多看不同的可信賴新聞媒體等。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對特定議題有更多認識,不至於受到假資訊的誆騙。

作者也提供了簡易的資訊判斷清單供大家參考:確認連結是否偽造、檢查來源你是否熟悉、注意文章格式與用字遣詞是否不尋常、檢查圖片是否可能假造、注意文章日期、確認文章作者、查看是否有其他相似報導。

多年來,網路資訊生成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從影音新聞到懶人包、內容農場文章、短影片,甚至到現今的深偽技術和AI生成內容,人們越來越難分辨這些文本的真偽性,這也代表閱聽者更需要質疑自己所看到的資訊,並且有能力去查核該資訊是否有可能不真實。

 

返回書籍推薦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