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想要搜尋正確網路資訊

   2020年12月23日 人氣: 20075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主題圖片: 我想要搜尋正確網路資訊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只要善用搜尋引擎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資訊,教育部全民資安素養網曾幫大家整理使用搜尋引擎的技巧(善用搜尋引擎找資料),但當找到大量的訊息及新聞時,你曾懷疑過這些新聞/訊息的真實性嗎?還是都照單全收?

以前,我們強調著眼見為憑,也會說「有圖有真相」,但真的是這樣嗎?以下整理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可用在判斷訊息/新聞真偽的小撇步,當同學利用搜尋引擎找資料,面對到大量資訊瞬間湧入時,請務必要保持懷疑與獨立思考的態度,當個聰明的小偵探找出事情的真相。

  • 標題是否過於聳動或斷章取義:許多文章常把標題設計得令人覺得震驚、恐懼或是好奇,目的是吸引更多人瀏覽。例如:「幾十億人口都驚呆了!」、「古馬雅文明的世界末日預言要來了!」
  • 利用文章日期追溯來源:有些不實訊息可能利用過去的文章再加工假造而成,可以利用日期追溯以前有沒有報導過?是不是近乎相同的內容?
  • 調查作者、文章網站背景:顯示作者名字也代表他為這篇文章負責,若沒有標示出來或者使用匿名/暱稱,這都可能有問題。也可以查詢該位作者之前的文章、查看網站的背景簡介,來判斷文章的可信度。
  • 文章內容含糊不清、是否有明確寫出消息來源:仔細閱讀文章內容看看哪裡有不合理之處,例如日期順序、邏輯通不通順或有無錯別字等。如果內容沒有仔細說明消息出處,只有寫道:「國外著名期刊發表」、「專家研究顯示」等,都需要高度留意。
  • 利用以圖搜圖功能:有附上圖片不代表百分之百可信。圖片有可能被移花接木或是附上真實照片但是文字解讀卻不正確的情況。這時可以利用搜尋引擎的「以圖搜圖」功能,貼上圖片網址或圖片檔案的方式搜尋。找出這張照片最可能的原始樣貌或正確的敘述。

什麼是可信任的新聞媒體?

建議選擇較廣為人知的新聞媒體,通常比較具有可信度。因為他們會受到民眾與政府的公評與檢視。同一新聞/事件,建議可多參考幾家媒體報導,從不同的角度去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同學們也可以善用政府或其他具公信力單位設置的謠言追蹤查證網站或闢謠工具,例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衛生福利部的真相與闢謠專區來作為查詢訊息真偽的管道,此外也可以提出疑問與身邊的老師或家長一起討論。

相關小知識

我想當網紅!入行前,這些事情你應該知道
我想當網紅!入行前,這些事情你應該知道

「XX網紅開箱上億豪宅」、「OO網紅月入突破百萬」,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的「網紅」,究竟什麼是網紅?網紅可以變成一種職業選擇嗎?

「數位素養」知多少?家長們為孩子們把關網路「不當內容」必讀!
「數位素養」知多少?家長們為孩子們把關網路「不當內容」必讀!

什麼是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根據「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專案辦公室」於2013年的定義為,「著重於個人能適切並有效地運用數位科技於學習、工作與生活的能力與態度。其目標為掌握數位工作能力,能佔用數位工具搜集、評估、應用資訊以研究、解決問題,能熟悉數位科技概念與技能,能進行數位設計與創作,並具備數位公民涵養」的能力。

照片型社群軟體很可怕?家長免驚,安全4步驟引導孩子上網!
照片型社群軟體很可怕?家長免驚,安全4步驟引導孩子上網!

照片型社群軟體(如Flickr、Instagram)是一個以視覺呈現的社群平臺,吸引許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美美的自拍、好吃的美食,然而,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經營,卻可能潛藏著負面影響。身為家長可能會因此感到擔憂,卻又感覺不夠熟悉照片型社群軟體的生態,該怎麼辦呢?兒福聯盟的調查中便發現,有 41% 的兒少認為父母的網路安全教育不實用。別擔心,就讓我們跟著兒福和 Instagram 合作推出的「Instagram 家長指南」一起 update 資訊吧!

訊息真真假假好難分?別怕,一起用 5 個步驟來破解它們吧!
訊息真真假假好難分?別怕,一起用 5 個步驟來破解它們吧!

根據《Verizon Media看見數位行銷力》的市調解析,2020下半年臺灣有將近九成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上網率也高達 83.6%。每一條訊息,其實都包含著很多元素,如果想要只看一眼就判斷真假,那可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不過,只要將訊息拆解開來,一一檢查、破解,就能夠擊破假訊息喔!

 

相關影片

人工智慧的回答
人工智慧的回答
Deepfake真可怕?
Deepfake真可怕?
人工智慧的智慧
人工智慧的智慧
我的小幫手?
我的小幫手?

返回網路識讀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