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譯林億帆】
規模2,000億美元的遊戲業熱烈投入AI運用,以降低開發成本及時程,但這也可能導致大量員工失業,為產業帶來巨變…
世界各地的政商人士都在憂慮下一代人工智慧(AI)將對金融、醫療等產業造成巨大衝擊。然而,在規模2,000億美元的遊戲業,革命已經開始。
遊戲業是第一批完全感受到AI衝擊的產業之一,因為該產業基本上都是數位運作,採用AI能讀懂的語言,軟體工程師開發的程式也能順利適應並改善新的運算工具。舊金山、東京及香港等地許多數位娛樂業者,都正熱切採用並開發新的AI工具,以因應過去幾十年來成本攀升和價格凍漲的困境。
遊戲業藉由AI的進步,獲得大刀闊斧改革商業模式的罕見機會。有時遊戲生產成本的增加速度會快於銷售,例如Sony據報導在「最後生還者2」和「地平線:西域禁地」各投入超過2億美元、及數百名員工的多年開發。瑞銀證券分析師福山健二說,AI能讓這類專案的資金和時間減半。
日本最大AI新創公司Preferred網路公司(PFN)消費者產品副總裁福田昌昭說,「沒有什麼可以扭轉、停止或放緩當前的AI潮流」,數位內容創作將面臨變革巨浪。他曾幫助Sony打造PlayStation Network。
福田昌昭說,每個人物設計通常要花10萬日圓(720美元),但外包給動漫創作公司Crypko後,能以每月4,980日圓的價格取得,每張影像的商業授權費也只要980日圓,PFN每天都在精進這項工具,應能在未來幾年內解決多數的缺失。
「刀劍亂舞」遊戲前製作人花澤雄太表示,15年前要花約4,000萬日圓開發的手機遊戲,現在最少要5億日圓,最主要就是繪圖成本增加,但AI的吸引力足以讓他成立Ai Works,出售機器繪製的遊戲插圖。Ai Works以業界一半的價格,提供作品給好幾個還沒宣布的計畫。
AI也正成為強力的公司內部工具。香港望塵科技會以公開可取得的AI服務,包括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打造促成仿真3D頭部模型的內部工具套件,降低專案成本,還有團隊專門打造協助編寫程式碼、設計甚至客服等工具。然而,這股浪潮也威脅上萬個工作。遊戲業主管預期,AI將使許多勞工失業,產業分析師托特說,AI「最終可能完全抹除遊戲業的品管、除錯、客戶支持或翻譯等工作」。
望塵科技管理階層甚至封存非AI的研究計畫,迫使各部門主管研究機器學習,還祭出上看7,000美元的獎金徵求創新的AI構想。36歲的望塵科技執行長賈小東表示,他基本上每周都覺得自己可能被淘汰,AI過去三到四個月對遊戲業影響之劇烈,可能堪比過去30或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