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遊戲,遵守分級

   2020年7月8日 人氣: 5725   開始朗讀

網路遊戲

主題圖片: 網路遊戲,遵守分級

遊戲軟體和電視電影一樣有分級

網路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遊戲,像是:轉珠遊戲、跑步遊戲、答題遊戲、偵探遊戲、運動遊戲、開店遊戲等等,你玩過哪一種遊戲呢?你知道你玩的遊戲可能不適合你的年紀使用嗎?

各位同學在下載網路遊戲或是安裝遊戲光碟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遊戲下載網頁或是遊戲光碟片外包裝規定的適用年紀呢?為了幫助大家選擇適合自己年紀玩的遊戲,政府規定了「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把遊戲軟體分成「普遍級」、「保護級」、「輔12級」、「輔15級」和「限制級」這5個等級,各位同學可以參考上面的圖片,例如:「普遍級」用「0+」表示,代表0歲以上,也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玩「普遍級」的遊戲;而「限制級」是用「18+」表示,這就代表要18歲以上的人才可以玩喔!以後如果我們想要玩網路遊戲,就可以參考遊戲軟體上面的標示,找到適合自己年紀的遊戲。

 

為什麼遊戲軟體需要分級?

有一些同學可能會覺得,班上很多人都在玩的遊戲,應該就是適合我們的年紀吧?有的同學可能也會想說,反正我是用家長的電腦下載遊戲,沒有人會知道我只是小學生,玩一下「輔15級」或是「限制級」的遊戲應該沒有關係吧?另外,也可能有一些同學會覺得很奇怪,我玩的遊戲又不會很暴力或是太血腥,為什麼要規定15歲以上才可以玩?

政府規定「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身心健康,有些遊戲可能在我們玩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或是讓你覺得有不舒服的感覺,可是這些遊戲的畫面或是劇情可能已經在我們的腦袋裡留下印象,甚至會漸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讓我們晚上作惡夢、或者覺得打人砍人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等等。

 

善用「數位娛樂軟體分級查詢網」

建議各位同學可以和家長一起利用「數位娛樂軟體分級查詢網」(另開新視窗),查一查你玩的網路遊戲是不是適合你的年紀,平常也可以請家長有空的時候陪我們一起玩網路遊戲,讓家長知道我們都在玩些什麼,這樣家長也會比較放心讓我們玩網路遊戲囉!

相關小知識

遊戲小玩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
遊戲小玩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

許多網路社群遊戲或Apps玩家會為了能夠更快速的進入下一個關卡,從玩家變成買家,寧可花錢購買可以縮短等待時間的虛擬金幣。也有些遊戲會設計為需要使用虛擬金幣或累積經驗值來購買道具,因此出現了願意花真實鈔票購買虛擬金幣的玩家。請家長多留意家中小玩家的零用錢用途與流向,如果到便利商店購買遊戲點數,或直接在網路購買虛擬金幣時,家長需要瞭解這樣的警訊可能代表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玩線上遊戲,也應注意購買的虛擬金幣是否來自於官方或正式管道,以免落入詐騙集團的陷阱中。

孩子的線上遊戲是迷你版社群網站
孩子的線上遊戲是迷你版社群網站

根據「白絲帶關懷協會」2016年針對臺灣青少兒所做的網路使用調查,在小三至大一的族群中,54.5%上網動機是玩線上遊戲,顯見線上遊戲受孩子們歡迎的程度。線上遊戲的種類除了以桌上型電腦為主的多人即時連線遊戲外,還包括社群網站上的社群遊戲,而近年來最夯的則是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的社群類遊戲Apps。

孩子一直玩線上遊戲,我該怎麼辦?
孩子一直玩線上遊戲,我該怎麼辦?

孩子開始沉迷線上遊戲後,經常熬夜玩到半夜兩三點,精神與成績都大幅下降;有的家長會強硬要求孩子改善,也有孩子會強烈表達拒絕,並以離家等威脅抵抗。處理網路沉迷或成癮的問題,醫師建議,應先了解當事者的身心狀態。

引導孩子避開線上遊戲詐騙陷阱
引導孩子避開線上遊戲詐騙陷阱

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多數家長為了防疫減少外出機會,選擇在家度過假期時光,為了打發時間,線上遊戲同時也成為孩子消磨時光的選擇。隨著電玩產業迅速蓬勃發展,駭客也開始覬覦遊戲商機背後的個資與利益,以下整理幾個近期線上遊戲必須留意的詐騙手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相關影片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Good Game
Good Game
神奇隊友
神奇隊友
打怪的異想世界
打怪的異想世界

返回網路遊戲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