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追逐電競的夢想

   2020年8月14日 人氣: 3765   開始朗讀

網路遊戲

主題圖片: 追逐電競的夢想

電競選手練習固然辛苦,但一定比讀書輕鬆?
曾經擔任電競選手,現為電競教練的黃鈺勝老師,在一篇媒體專訪中提到,真正的電競比賽是非常疲憊的,每天都要面對實力相當的對手,無時無刻都要想對策,比賽時得全神貫注,和「玩」遊戲有很大的差異。

職業電競選手的練習,不見得比讀書或其他運動的練習來得容易。因為電競選手得透過不間斷的練習才能熟悉每一款遊戲的玩法,知道遊戲中可能包含上百種角色的特性、技能或屬性,才能決定在某些特定對手或情境下,應該要派出什麼樣的角色,或是將角色放置在哪一個位置,才有機會獲勝。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有些電競選手每天練習的內容以比賽為主,要打哪一個位置,或是練習哪一個遊戲角色,教練也都有規定,一整天可能就是同一個角色重複玩,其實很容易變得枯燥無味。
再者,反覆不斷練習的過程,不只是拚腦力,也需要足夠的體力與耐力來支撐,像是過去曾經有比賽長達4小時,選手們無法用餐、上廁所,這還不包括因為長時間操作滑鼠對手腕、或長時間維持坐姿對腰部的傷害呢!
立志要當電競選手的同學們,可以多想想,這是不是你真正喜歡或適合自己的職業呢?

不讓我試試看,怎麼知道我有沒有辦法做到?
當你向家長提出想要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想法時,可能會聽到家長回答:電競只是在玩遊戲、浪費時間、荒廢學業、長大沒有前途等負面觀點。這些觀點雖然不全然正確,卻也點出了多數家長的擔憂—如果沒有當成電競選手,學校的課業也沒跟上,豈不是一事無成?

但對於同學們來說,或許大家都會想要反問:不讓我試試看,怎麼知道我一定做不到呢?

其實,我們在電視或網路報導中看到的,那些可以出國參加比賽榮獲獎項的職業電競隊伍,都是在電競領域歷經嚴格磨練後的頂尖人物。同學們如果真的下定決心想要從事職業電競選手的工作,可以和家長討論自己的規劃與想法,並與家長約定好,如果在約定的期限內,沒有辦法按規劃達到進度,就要重新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具備擔任電競選手的特質或能力,並開始規劃其他的方向。

相關小知識

遊戲小玩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
遊戲小玩家容易成為詐騙目標

許多網路社群遊戲或Apps玩家會為了能夠更快速的進入下一個關卡,從玩家變成買家,寧可花錢購買可以縮短等待時間的虛擬金幣。也有些遊戲會設計為需要使用虛擬金幣或累積經驗值來購買道具,因此出現了願意花真實鈔票購買虛擬金幣的玩家。請家長多留意家中小玩家的零用錢用途與流向,如果到便利商店購買遊戲點數,或直接在網路購買虛擬金幣時,家長需要瞭解這樣的警訊可能代表孩子花太多時間在玩線上遊戲,也應注意購買的虛擬金幣是否來自於官方或正式管道,以免落入詐騙集團的陷阱中。

孩子的線上遊戲是迷你版社群網站
孩子的線上遊戲是迷你版社群網站

根據「白絲帶關懷協會」2016年針對臺灣青少兒所做的網路使用調查,在小三至大一的族群中,54.5%上網動機是玩線上遊戲,顯見線上遊戲受孩子們歡迎的程度。線上遊戲的種類除了以桌上型電腦為主的多人即時連線遊戲外,還包括社群網站上的社群遊戲,而近年來最夯的則是以智慧型手機為載具的社群類遊戲Apps。

孩子一直玩線上遊戲,我該怎麼辦?
孩子一直玩線上遊戲,我該怎麼辦?

孩子開始沉迷線上遊戲後,經常熬夜玩到半夜兩三點,精神與成績都大幅下降;有的家長會強硬要求孩子改善,也有孩子會強烈表達拒絕,並以離家等威脅抵抗。處理網路沉迷或成癮的問題,醫師建議,應先了解當事者的身心狀態。

引導孩子避開線上遊戲詐騙陷阱
引導孩子避開線上遊戲詐騙陷阱

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多數家長為了防疫減少外出機會,選擇在家度過假期時光,為了打發時間,線上遊戲同時也成為孩子消磨時光的選擇。隨著電玩產業迅速蓬勃發展,駭客也開始覬覦遊戲商機背後的個資與利益,以下整理幾個近期線上遊戲必須留意的詐騙手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相關影片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Good Game
Good Game
神奇隊友
神奇隊友
打怪的異想世界
打怪的異想世界

返回網路遊戲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