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網路謠言

人氣: 42866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主題圖片: 認識網路謠言

 

自古以來,謠言一直是無所不在的。從前謠言多以口耳相傳,散播範圍有限,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淡化,現今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謠言不僅即時快速且大量傳遞、突破時空的限制,也因為可以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有更完整的訊息說明,也造成了網路謠言的散播情形愈加嚴重。

何謂「謠言」呢?中文的「謠言」多是指不可信、錯誤的訊息,英文的「rumor」則是指未經查證確定為真或已被闢謠的訊息,較接近我們常說的「小道消息」或「聽說」。歸納許多學者所提出的定義,我們可以將網路謠言視為「在網路上公開集體傳播,隱含個人主觀價值判斷並與其切身相關,且以取信他人為目的之未經正式證實之訊息」。無論謠言是否具有正面或負面的效應,仍是未經查證的訊息,也更顯現了謠言危險的潛在影響力。

 

網路謠言的類型

網路謠言的基本類型大致可分為:

  1. 恐怖型—指的是利用人類恐懼的心理作用所散佈的謠言,例如:「旅行者小心,如果你昏迷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旅館充滿冰塊的浴缸中,小心你的腎臟已經被取走了!」
  2. 陰謀不軌型—指的是企圖動搖消費者對於某公司或企業的信心或報復心態散佈的謠言,例如:「科學肯德基雞肉」、「關東煮放太多味精」、「IBM送免費電腦」
  3. 病毒型—通常是警告你最近有什麼病毒,或是什麼檔案不要開的信。
  4. 憐憫型—例如:「只要你轉信給其他人,就會有人幫你捐錢。」
  5. 貪心型—例如:「只要你轉寄這封信,比爾蓋茲與迪士尼就送你免費的旅遊!」

 

網路謠言的防治策略

為了減低不實謠言所造成的損害,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策略:

  1. 利用較知名網站或是透過學校、圖書館的連結蒐集資料,而不以瀏覽搜尋引擎作為主要資訊來源。
  2. 常上謠言查證網站,例如「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蘭姆酒吐司」等,這些網站會定期更新,快速整理出最新的已查核訊息,供民眾判斷及驗證網路傳言的真偽性。
  3. 善用LINE官方提供的「Line訊息查證」機器人服務,若發現可疑訊息就能交由其協助查證內容真假。
  4.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設有整合查詢系統,提供民眾食品、醫療器材、化妝品、藥品、檢驗、網路傳言等資訊,負責導正錯誤的說法或澄清不正確的謠言。

 

網路謠言的防堵,不僅僅是靠網路管理者的過濾,作為網路使用者,我們也應不輕信謠言;就算要參考,也應該多查證內容的真實性。網路使用者應擔負「不製造、不散播、不轉傳」謠言的責任,可以說是「謠言止於智者」、「網路謠言,人人有責」。

 

 

相關文章

什麼是DigComp?
什麼是DigComp?

DigComp(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是由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EU Science Hub Joint Research Centre)最初於2010年提出並制訂的數位能力指標框架,被成員用作制定數位能力政策的指標。DigComp旨在描述個人在數位環境中所需的技能、知識和能力,以便有效地使用數位技術。其應用的範圍廣泛,舉凡教育、職業培訓、政策制定和個人發展等都可以將DigComp作為一種發展數位能力的評估工具。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流量密碼
流量密碼
智慧推薦
智慧推薦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返回網路識讀文章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