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數位足跡

   2019年10月1日 人氣: 5450   開始朗讀

網路隱私

主題圖片: 認識數位足跡

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大多數人每天都會利用網路做些事情,而這些在網路上的行為所留下的紀錄與軌跡,正是你的數位足跡,可以累積成為你在數位世界中的身分,也可能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造成影響,本篇文章希望能夠讓你進一步瞭解數位足跡,幫助你在上網的時候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什麼是數位足跡?

我們在網路上從事的所有活動或行為,都會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數位足跡」。這些數位足跡可能包括像是:在 Google搜尋過的關鍵字、在網路上傳分享過的照片及影片、在他人或自己的FB頁面上的留言、註冊在各個網站的個人資料檔案、瀏覽網頁的紀錄、在YouTube上曾經看過的影片等。最重要的是,數位足跡一旦留下,幾乎是消除不掉,會永久留存在網際網路上!

數位足跡的內涵

你的數位足跡包括你曾經在某個網站上的留言、發表的文章、上傳的照片或影片,這些數位內容可以建構出你的網路形象;你的數位足跡也可能是你的個人資料,透過像是cookies紀錄等技術,讓你可以不必重複登入某個網路服務,或者在填寫某些網路表單的時候,可以不必重複填寫像是email、寄送地址等個人資料。 你所留下的數位足跡也可能讓其他人追蹤你的網路行為,包括像是你瀏覽過的網站、搜尋過的關鍵字,以及社群網站上的朋友。

誰會注意到我的數位足跡?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注意到我們的數位足跡,朋友、親人、同學、老師,甚至是陌生人,都有可能上網用你的名字進行搜尋,或許只是想知道你是否有上傳昨天校外教學時拍的那張好笑的照片;也可能只是想進一步認識你,想知道其他有關於你的資訊;或者只是志同道合,剛好有某位網友搜尋到有關你的發言、所拍攝的照片或影片等。

當我們透過社群媒體分享訊息或照片時,或者當我們在部落格上刊登任何一則心情故事時,我們可能都清楚,屬於個人的隱私資訊,或多或少都在對外揭露著;也因此,知道自己公開在網路上的內容有哪些、了解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公布在外的數位足跡有哪些,相當重要。

數位足跡的代價

數位足跡在網路世界可以帶來許多便利,當然也得付出代價來換取這些便利;許多人也清楚,當自己在社群網站上揭露相關資訊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放棄某部分對自身隱私的控制力。你可能疏忽的是,有一些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組織或公司(通常也是我們很難掌控的對象),在幕後根據你所留下的數位足跡,建構有關你的完整個人資訊。

你的數位足跡的範疇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廣,而且通常都被用於商業目的,例如廠商可以參考你輸入到搜尋引擎中的關鍵字,向你推銷你可能會有興趣的相關特定產品服務。簡而言之,你的數位足跡是一種可獲利的資產,只是這些獲利通常也不會回饋到你的身上。

大數據與隱私

當從事各種網路活動時,我們會留下各式各樣的數位足跡,這些足跡會隨著時間而增長,並且可能變得很巨大。這些隱藏的數位足跡可以用來追蹤我們,你在網路某處所分享的訊息,可以和你在其他處所發表的文字進行串聯,從而拼湊出更完整有關你在網際網路上的完整形象與資訊。這樣的串連對於隱私的衝擊是相當深遠的。

大數據被政府和許多企業用來分析每一位個人,當你上網時突然看到瀏覽器中的廣告訊息是你2天前在其他網站搜尋的關鍵字時,就是一個最明顯的實際案例,某家廣告公司正利用你在網路上從事的活動資訊,來推播你可能有興趣的廣告內容,原本你可能根本沒想過,這兩個網站應該是獨立的兩個網站,彼此之間為何會傳遞有關你的資訊?這時,我們便會感覺到自己的隱私似乎受到侵犯。

你的數位足跡應用可能不只是在廣告行銷而已,相同的數據也有可能被用在更惡意之目的,像是索取金錢、犯罪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就自己所從事的任何網路活動都要保持著警戒的原因。

我可以做什麼?

  • 謹記在心,我們上傳到網路上的任何資訊(文字、影音圖像),永遠都不會消失,而且非常容易被散播出去。
  • 網路服務使用結束後,記得登出。
  • 使用社群服務時,請家長協助進行隱私權設定。
  • 不過度分享個人資料,包括照片、姓名、學校班級資訊、住址等。
  • 盡量少使用 FB 帳號來登入其他網路服務。
  • 刪除已經不再使用的網路服務帳號。

相關小知識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臉書太懂我們,就像是在「監控」一樣。事實上,臉書掌握著我們的使用者數據,還真的非常了解我們,只是這種「了解」可不見得是件好事。究竟,在我們幾乎每天使用的服務中,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個資呢?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我們或許都很習慣在網路上看到新手家長們關於自家寶寶的各種分享,初為家長的人們,總是不想放過每一個時刻,而手機普遍的現代,上傳到社群平台更是常常成為大家紀錄的第一個選擇。有時候,經由社群平台傳播或是媒體報導,這些內容甚至可能被陌生人傳閱,其實會間接侵害孩子的隱私。最可怕的隱患,便是這些內容被不肖人士流傳、利用。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保存照片的習慣也從紙本逐漸改為數位化的電子檔,雲端相簿的出現幫助我們節省了許多整理照片的時間,搭配行動裝置的使用,更能讓我們快速上傳照片,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生活中值得記錄的每一刻。利用雲端相簿與其他人分享照片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自已與他人的隱私」。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同學們,你的家長會不會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社群網站,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分享呢?如果他們這麼做,你會覺得怎麼樣?是覺得開心、尷尬,還是生氣呢?如果你不喜歡大人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網路上,你可以向他們表達你的感受,也要告訴他們應該保護以下的隱私安全項目。

 

相關影片

我的數位足跡
我的數位足跡
資料保護小叮嚀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變身情人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