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上傳影音的隱私保護提醒

   2019年10月1日 人氣: 3790   開始朗讀

網路隱私

主題圖片: 上傳影音的隱私保護提醒

上傳照片或影片等影音資訊到網際網路上與他人分享,是社群網站中大家經常使用的服務;現在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都有數百萬像素的照相或錄影功能,加上連網,以及各式美圖與編修圖片Apps 的使用,讓上傳影音資訊變得更便利,我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和世界上數以億計的網路使用者們,分享自己剛出生的寶寶或正在享用的美食照片。上傳與分享這些影音資訊固然有趣,但也必須要注意所上傳的影音內容是否涉及自己或他人的隱私。

 

一旦影音上傳至網路,將永遠存在網路上

在分享照片與影片之前,一定要清楚瞭解,即使有設定密碼或者限制只有特定的人可以觀看這些影音資訊,我們仍無法控制這些被我們允許可以看到照片或影片的人,會如何儲存、轉寄、或大量散布給其他人。有些影音網站、網路相簿、以及部落格的預設值是公開所有你上傳的照片或影片,在不留意情況下上傳與分享的影音資料,很容易就變成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的內容。

有時,在我們上傳某些照片後的一段時間,或許會覺得後悔,想要刪掉這些照片或影片,可是因為這些內容已經流傳在網路上一段時間,可能被其他使用者、使用者的朋友們、陌生網友轉寄與散播,變得再也無法追蹤,也永遠無法刪除了。

 

上傳包含他人在內的影像前,應取得他人同意

上傳到網路的照片或影片中, 如果有其他人出現在畫面裡時, 為了不造成他人的困擾,上傳之前應該先取得當事人的同意,因為你也不會希望別人在你不知情的狀況下,把有你的照片或影片公開在網路上,特別是令人覺得難堪或尷尬的照片或影片。

 

注意照片或影片中可能包含的個人資料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刊登過一張美國川普總統和隨扈在白宮外走動的照片,照片中的隨扈手上握著一疊文件,眼尖的網友從照片中發現這疊文件上貼的黃色便條紙寫著國防部長的名字與一串電話號碼。雖然該報緊急把照片撤下,仍有一名美國高中生記下了電話號碼並試著撥打與傳簡訊,結果順利約訪到國防部長。雖然這個事件一時傳為佳話,卻也顯示出可能的個資曝光風險。例如,有人會公開自己即將搭乘的班機登機證,直接揭露當事人可能不在家一段期間;也有人公開穿著制服的照片,制服上的學號一目了然;其他不經意的個資揭露還有:手持剛領到的駕照、第一次出國興奮展示自己的護照等。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在網路上觀看照片或影片的人在取得這些個人資料後,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掌握自己公開在網路上的照片或影片所包含的內容。

相關小知識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臉書太懂我們,就像是在「監控」一樣。事實上,臉書掌握著我們的使用者數據,還真的非常了解我們,只是這種「了解」可不見得是件好事。究竟,在我們幾乎每天使用的服務中,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個資呢?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我們或許都很習慣在網路上看到新手家長們關於自家寶寶的各種分享,初為家長的人們,總是不想放過每一個時刻,而手機普遍的現代,上傳到社群平台更是常常成為大家紀錄的第一個選擇。有時候,經由社群平台傳播或是媒體報導,這些內容甚至可能被陌生人傳閱,其實會間接侵害孩子的隱私。最可怕的隱患,便是這些內容被不肖人士流傳、利用。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保存照片的習慣也從紙本逐漸改為數位化的電子檔,雲端相簿的出現幫助我們節省了許多整理照片的時間,搭配行動裝置的使用,更能讓我們快速上傳照片,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生活中值得記錄的每一刻。利用雲端相簿與其他人分享照片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自已與他人的隱私」。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同學們,你的家長會不會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社群網站,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分享呢?如果他們這麼做,你會覺得怎麼樣?是覺得開心、尷尬,還是生氣呢?如果你不喜歡大人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網路上,你可以向他們表達你的感受,也要告訴他們應該保護以下的隱私安全項目。

 

相關影片

我的數位足跡
我的數位足跡
資料保護小叮嚀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變身情人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