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引導孩子了解社群媒體上的隱私重要性

   2017年11月30日 人氣: 3563   開始朗讀

網路隱私

主題圖片: 引導孩子了解社群媒體上的隱私重要性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行動上網的便利,讓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掛在網路上與朋友保持連線,而且手機內的各種社群服務Apps均可共用同一個手機聯絡簿,讓孩子們更方便的悠遊在不同的社群服務中,省去逐一設定朋友清單的麻煩。

 

安裝行動社群Apps的代價

當孩子拿到智慧型手機時,他可能會先下載LINE、WhatsAPP、WeChat等行動通訊軟體,以便和朋友互傳免費簡訊,然後註冊成為線上音樂的會員準備下載MP3,並用社群網站中的某個App上傳剛剛自拍的俏皮照片,順便打個卡,期望朋友們看到可以按個讚;接著用手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記錄生活點滴,最後再和朋友一起連線玩遊戲Apps。這些對孩子稀鬆平常的小動作集結起來,卻可能揭露了大量的個人隱私資料,例如:出生年月日、自己甚至朋友的手機號碼、上傳過的相片或影片、家長的信用卡資料等。

 

孩子在社群網站的「朋友」大半是陌生人

孩子們在網路上結交的朋友比現實生活更廣泛,除了可能是原本就認識的麻吉、隔壁班不大熟的同學,或朋友的朋友外,還可能是玩線上遊戲所結識的一起攻城的朋友,甚至只是對方部落格上的自我介紹很酷,或照片上是俊男美女,就把對方納入朋友清單。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們動輒有成千上百個網路朋友,但其實他們多半是陌生人。

 

孩子隨時隨地打卡,隱私全都露

在社群網站上,只要將某人加為朋友,就表示你所分享的一切,連不熟的網友都看得到。所以,當孩子的網路朋友越多,代表他們可能都知道孩子的個人資料,形同孩子的隱私暴露於高風險中。尤其許多孩子使用行動社群Apps分享訊息時,經常會提供過多的個人隱私資料,或是隨時隨地拿著手機拍照並上傳打卡,還要將照片中的其他家人或朋友逐一加上tag(標籤),把大家的行蹤即時在網路上「轉播」。分享生活點滴並獲得朋友回饋固然有趣,但是也可能因此遭到有心人士的惡意追蹤,造成自己或家人的傷害。

相關小知識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臉書太懂我們,就像是在「監控」一樣。事實上,臉書掌握著我們的使用者數據,還真的非常了解我們,只是這種「了解」可不見得是件好事。究竟,在我們幾乎每天使用的服務中,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個資呢?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我們或許都很習慣在網路上看到新手家長們關於自家寶寶的各種分享,初為家長的人們,總是不想放過每一個時刻,而手機普遍的現代,上傳到社群平台更是常常成為大家紀錄的第一個選擇。有時候,經由社群平台傳播或是媒體報導,這些內容甚至可能被陌生人傳閱,其實會間接侵害孩子的隱私。最可怕的隱患,便是這些內容被不肖人士流傳、利用。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保存照片的習慣也從紙本逐漸改為數位化的電子檔,雲端相簿的出現幫助我們節省了許多整理照片的時間,搭配行動裝置的使用,更能讓我們快速上傳照片,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生活中值得記錄的每一刻。利用雲端相簿與其他人分享照片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自已與他人的隱私」。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同學們,你的家長會不會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社群網站,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分享呢?如果他們這麼做,你會覺得怎麼樣?是覺得開心、尷尬,還是生氣呢?如果你不喜歡大人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網路上,你可以向他們表達你的感受,也要告訴他們應該保護以下的隱私安全項目。

 

相關影片

我的數位足跡
我的數位足跡
資料保護小叮嚀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變身情人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