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貼孩子照片前的6個思考建議

   2019年10月1日 人氣: 3590   開始朗讀

網路隱私

主題圖片: 張貼孩子照片前的6個思考建議

身為家長的你們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三不五時就會把孩子的照片發布在社群網站上。針對「將孩子的照片張貼在網路上或者透過部落格記錄孩子成長」的這項行為,其實有著正反兩種不同的聲音。

 

抱持支持意見的家長認為,將養育孩子的過程與照片張貼在社群網路平臺上,可建構一個特定的家長社交圈,拓展自己的社交範圍,讓自己有機會與未必熟識的好友們互動。同時這些家長也認為,孩子本來就是在鏡頭環繞下長大,終究很快的也會進入到社群網路世界,從小就應該面對並擁抱數位世界。

 

持反對意見的家長則是認為,父母在網路上張貼的照片,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有些照片只是片斷並非全貌,也可能造成或強化他人對孩子的某種偏見。另外,其實有不少家長不知道如何設定照片所要公開的對象,原本只是想分享給住在遠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少數人看孩子的照片,結果反而讓所有人都看到;而且,想要控制他人的轉發行為同樣非常困難,原本你認為是私密的照片,最後有可能在網路上廣泛傳播。

 

為了減少因為張貼照片而侵害孩子自尊與隱私的可能性,以下6種類別的照片請審慎思考後再決定是否要張貼。

1.浴照、裸照:

教育孩子身體自主權應該從此處做起。通常我們都會教導孩子要保護自己的身體,不隨意觸碰別人,也別讓別人偷窺、戲弄。如果是以紀念為出發點而拍下孩子的身體自己收藏就罷了,但如果將照片公開,不就是一種負面示範了嗎?

2.孩子生病或受傷時的照片:

你分享了孩子病懨懨的照片,是在安慰他?保護他?還是消費他呢?經常張貼孩子生病、住院、倦容,也可能讓不知情的人留下「這小孩永遠都在生病」的不好印象。

3.難堪出糗的照片:

你願意將自己最尷尬、難堪的照片公開嗎?如果你不願意,為何你的孩子會欣然接受?

4.會透漏孩子個資的照片:

例如照片中包含有姓名、家裡地址、學校等,我們無法保證有心人士是否會藉此作惡。

5.和其他孩子一起拍的團體照:

你和孩子的意願不代表照片中其他人的意願,這是基本的尊重。

6.危險的、違法的行為:

或許你並沒有惡意,只是玩笑性質的擺布孩子,讓他們做出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動作,但小心這項行為可能會有觸法之虞。

相關小知識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小心臉書變Spy?五動作設定保護隱私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臉書太懂我們,就像是在「監控」一樣。事實上,臉書掌握著我們的使用者數據,還真的非常了解我們,只是這種「了解」可不見得是件好事。究竟,在我們幾乎每天使用的服務中,要如何保護自己的個資呢?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分享日常」與「維護隱私」一線之隔

我們或許都很習慣在網路上看到新手家長們關於自家寶寶的各種分享,初為家長的人們,總是不想放過每一個時刻,而手機普遍的現代,上傳到社群平台更是常常成為大家紀錄的第一個選擇。有時候,經由社群平台傳播或是媒體報導,這些內容甚至可能被陌生人傳閱,其實會間接侵害孩子的隱私。最可怕的隱患,便是這些內容被不肖人士流傳、利用。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保護自己與他人的隱私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保存照片的習慣也從紙本逐漸改為數位化的電子檔,雲端相簿的出現幫助我們節省了許多整理照片的時間,搭配行動裝置的使用,更能讓我們快速上傳照片,隨時隨地與親友分享生活中值得記錄的每一刻。利用雲端相簿與其他人分享照片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自已與他人的隱私」。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為什麼我的照片被公開在網路上?

同學們,你的家長會不會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社群網站,和他們的朋友一起分享呢?如果他們這麼做,你會覺得怎麼樣?是覺得開心、尷尬,還是生氣呢?如果你不喜歡大人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的照片公開在網路上,你可以向他們表達你的感受,也要告訴他們應該保護以下的隱私安全項目。

 

相關影片

我的數位足跡
我的數位足跡
資料保護小叮嚀
資料保護小叮嚀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變身情人
變身情人

返回網路隱私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