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什麼是DigComp?

人氣: 4332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主題圖片: 什麼是DigComp?

一、DigComp是什麼?

DigComp(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是由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EU Science Hub Joint Research Centre)最初於2010年提出並制訂的數位能力指標框架,被成員用作制定數位能力政策的指標。DigComp旨在描述個人在數位環境中所需的技能、知識和能力,以便有效地使用數位技術。其應用的範圍廣泛,舉凡教育、職業培訓、政策制定和個人發展等都可以將DigComp作為一種發展數位能力的評估工具。

 

二、該如何應用DigComp

DigComp可被用來理解與評估個人或組織的數位能力,判斷其能否擁有自信、批判性和負責任地運用數位技術進行學習、工作和參與社會。它被定義成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結合,同時也是歐盟提高全民數位技能目標的核心指標,了解並掌握這些能力能夠對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歐盟已使用DigComp推行2021-2027數位教育行動計畫以及適應數位時代的歐洲計畫,為下一代的歐盟公民做好準備。

2022年,歐盟發布最新版本DigComp 2.2,將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議題納入,並包含綠能及永續環境概念,以及公民須瞭解的社交媒體和數位科技所帶來之風險。DigComp 2.2具體規劃了五大領域共21項能力(詳如圖1),五大領域分別如下:[1]

DigComp 2.2 規劃的五大領域共21項能力分類圖

  • 資訊及資料素養(Information and data literacy):包括資料搜尋、蒐集、評估、解讀和分析,以及管理、整理資料的能力。
  •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包括透過數位科技互動與分享,並使用各種數位工具進行交流、合作、參與社會,以及在虛擬團隊中工作的能力。
  • 數位內容創作(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包括使用數位工具創造內容、解決問題和發展新想法的能力,同時也需瞭解著作權及版權授權於數位內容之應用。
  • 安全性(Safety):包括保護裝置資料以及數位環境中的個人資料與隱私、注意使用數位科技時之身心健康、自然環境保護以及促進社會福祉等概念。
  •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包括在數位環境中識別問題、評估技術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利用數位技術解決問題,且能辨識數位能力差距。

註:“DigComp 2.2,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with new example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by R. Vuorikari, S. Kluzer, and Y. Punie, 2022,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p.4, p.67 (查看白皮書(另開新分頁). Copyright 2022 by European Union.

 

三、教育中的DigComp能力評估

數位時代的中小學校園中,其教學環境幾乎都提供平板、小筆電供學生學習與使用,學生須學習運用此數位工具完成教師所要求的課程指令,例如搜尋資料與圖源、參與即時互動題目、使用學習平台、觀看課程影片、繳交線上作業等四學任務,這些是為培養學生熟悉數位工具並能有效操作之能力;大學校園中,學生也常需使用社群平臺、電子郵件或是虛擬教室空間與同學交流互動,共同完成小組報告,能訓練學生藉由數位工具溝通協作與解決問題的技能。

 

四、生活中的DigComp能力評估

DigComp框架可以被政府組織利用來制定數位發展政策,用來規劃、協調與提升國民的數位生活環境,將DigComp作為階段性的發展指標,達成數位創新與變革,同時也使數位平權、數位包容能夠落實;一般公司行號則可透過DigComp框架來進行招聘,以此評估求職者的數位技能與態度,確保招聘到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成為公司重要競爭力;而個人亦能參考DigComp框架來評估並強化自己的數位力,以快速因應現今的數位化社會。

 

五、數位公民與素養

簡言之,DigComp框架可以用來判斷是否能具創造力且有批判性的使用科技技術、擁有數位思辨能力,並以數位方式互相合作或創作,且能有自信的掌控數據、具備邏輯運算思惟與問題解決能力。是作為就業培訓、教育訓練、政策規劃與提供個人進修時的評估工具之一。

當國家、社會乃至於個人,皆能對數位科技有所重視並開始建立、實踐一套清晰的組織架構以衡量其技能程度,公民的數位素養才有機會被有效的培養與提升。透過建立完善的數位教育體系,包括從學校到職場各個階段,提供持續的數位技能培訓和學習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夠掌握基本的數位工具和應用技能。整體社會的數位素養改善,能幫助每個人更好地在數位領域中與他人互動,成為一位負責任的數位公民,促進資訊的分享與交流,共同建構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和創新的數位化社會。

 


[1] Vuorikari, R., Kluzer, S., Punie, Y. (2022). DigComp 2.2,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 with new example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查看白皮書(另開新分頁)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人工智慧的回答
人工智慧的回答
Deepfake真可怕?
Deepfake真可怕?
人工智慧的智慧
人工智慧的智慧
我的小幫手?
我的小幫手?

返回網路識讀文章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