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釣魚網站盜刷 金管會提解方

經濟日報/A11版/金融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4年2月24日   人氣: 2979   開始朗讀

網路交易

民眾誤信釣魚網站或是一頁式網頁,以為是刷卡買自己想要的商品,實際卻是付了詐團的商品,變成遭盜刷,為解決此爭議,金管會提兩大措施,一、當發卡行收到經OTP驗證的交易時,需檢視是否有疑似詐騙的態樣、確認交易合理性,二、外幣交易的消費金額,幣別從英文改為中文顯示,避免混淆。

 

金管會日前已將此兩大措施,納入今年施政重點,預計最晚今年第2季底前將完成。

 

全案的起因是,去年有民眾陳情,因誤信假臉書網頁,例如本來是要買速食店的優惠券,並提供給網站卡號、OTP(一次性動態密碼)驗證碼,結果詐團從中拿到持卡人卡號和OTP驗證碼後,立刻「複製」轉去刷高價品,最終結果變成持卡人必須為這筆交易埋單。

 

依照國際信用卡組織的規定,當持卡人自己將卡號、驗證碼給出去時,等同於自己外洩帳號、密碼,就不能將其列為爭議款;但持卡人則主張,自己的卡號、驗證碼是被詐團複製、盜刷,並非自己外洩。換言之,這筆持卡人因誤點釣魚網站,而被盜刷的爭議款,銀行卻拒絕止付,引發不少民怨,更引發立委的關切。

 

為解決此項爭議,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將OTP重要性納入防範網路盜刷中,並督促發卡行對經OTP驗證的交易,強化風險控管。

 

金管會官員舉例,例如當持卡人要做付款、輸入卡號和OTP驗證碼時,發卡行需檢視該持卡人交易、是否有疑似詐騙風險的態樣,各銀行也必須就疑似詐騙風險,訂定檢核程序。

 

或是例如該持卡人過去從未做海外消費交易、或是從未做網路刷卡,當這類交易習慣與過去不同時,銀行就要採行風險檢核程序,像是致電再與持卡人確認是否有這筆交易,避免遭盜刷。

 

相關文章

網路交易
網路交易

「唐先生打破老婆心愛的花瓶,後來終於在拍賣網站找到一模一樣的花瓶......」這則2003年推出的廣告貼切地說明了網路交易的便利性,也反應出網路交易成為資訊時代新興的一種交易模式與類型,但因為與傳統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不同,而容易衍生出網路交易詐騙問題。要知道網路交易的內容及類型,如何防範交易詐騙及安全的交易等便顯得很重要。

 

相關影片

網路上不是什麼都可以賣
網路上不是什麼都可以賣
我做錯了什麼
我做錯了什麼
網拍規則懂不懂
網拍規則懂不懂
網拍怕怕
網拍怕怕

返回網路交易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