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兒少遭性侵 易轉成加害者 男性受害占25% 恐有黑數

聯合報/B1版/全台焦點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2025年3月1日   人氣: 93   開始朗讀

網路交友

網路交友使對方身分難辨真假,衛福部統計性影像受害者不只女性,男性受害者約占三成,且兒少性侵案件中,每4位受害者就有1人是男性,占比達25%。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社會普遍對男性被害人關注較少,男性也受社會框架影響,擔心遭嘲笑多選擇沉默,導致許多案件未被揭露,受害者恐有黑數。

 

據保護司的實務觀察,男性的性影像受害案件,多與多元性傾向有關,如女性在網路上利用男性大頭貼冒充男性,讓男同志卸下防備,騙取其性影像;男同志間也存在互騙性影像的情況,而戀童者會冒充自己也是未成年身分,詐騙未成年男性性影像。

 

「性侵害案件中,約六成被害人為兒少,其中四位兒少有一人是男性」,張秀鴛表示,據專家轉述,兒少性侵受害者在事發前多不具有性經驗,使男幼童遭性侵時,其內心狀態易由羞愧、受傷、痛苦,轉為對性的探索、興奮及滿足,並形成「想與人分享」心理,進而由受害者轉為潛在加害人,許多性侵害加害人接受輔導治療時,發現其生命歷程中曾是性暴力受害者。

 

張秀鴛說,性侵害被害人常會因為加害者擁有權勢、社會地位,使得他們在年幼時不敢發聲,長年背負沉重壓力。也有許多被害人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因害怕不被相信、擔心遭到二次傷害或因社會環境而選擇沉默,多年後才可能選擇公開經歷。

 

張秀鴛說,性暴力被害者,往往需要長時間心理復原與重建,強化民眾對性暴力認知和防治意識至關重要,建立零容忍環境才能真正防止性暴力發生。

 

相關文章

網路交友
網路交友

網際網路與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帶給現代人即時與多元的生活模式,我們可以透過網路與朋友串聯、建立校園生活外的情感,讓學習與人際溝通變得更多樣化,更可擴展不同的視野、結交不同的朋友、建立人際關係、抒發個人情感等。這樣迅速發展的網路人際溝通,讓交友變得更便利、更快速,讓情感的連結與建立更迅速與緊密。相對地,在我們享受其便利性的同時,也必須了解網路交友的特性及注意事項,才能安全合宜地在這個資訊世代中溝通互動。

網路戀情
網路戀情

現代人對於愛情的渴望,已經從現實生活中擴大到網路上尋求戀情,網路交友是發展成為網路戀情的前身,甚至不必經過交友階段,速食愛情也常在網路上發生。但網路戀情不僅是羅曼蒂克而已,在追求網路真愛之餘,不乏出現一些專騙網友感情與金錢的騙子,因此了解網路戀情的注意事項與安全手則後,可以事前多一分防範,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相關影片

你到底是誰?
你到底是誰?
小玲的網友
小玲的網友
我們的網友
我們的網友
穿越時空來看你
穿越時空來看你

返回網路交友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