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立法限用手機 日豐明市提案 閒餘滑手機限兩小時

聯合報/R09版/好讀周報國際力
陳韻涵
2025年9月8日   人氣: 82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新聞故事:日本愛知郡豐明市政府8月25日向議會提交草案,建議全市居民在工作、學習和家務外的休閒時間,每天使用智慧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的時間限制在兩小時以內。這是日本頭一次對手機使用時間提出立法草案,此議案若通過,預計10月實施。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豐明市議會的這項草案指出,長時間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遊戲等電子設備,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和健康問題,對家庭關係互動產生負面影響,且阻礙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

 

議員建議,小學生應於晚間9點前,國中生於10點前停止使用電子產品。這項提案不具強制性,未設任何罰則,但市府希望透過此舉改善居民的數位生活型態。如果3C產品用於線上學習、運動輔助或料理教學等用途,則不納入時限計算。

 

豐明市長小浮正典表示,「兩小時」是參考厚生勞動省「2023年健康增進睡眠指南」的內容,並非硬性規定。他強調,使用電子產品只要不影響健康,尤其是睡眠時間,或不影響家人互動,每天使用超過兩小時也無妨。

 

小浮正典指出,手機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方便且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我們鼓勵大家重視3C產品對睡眠時間和家人關係的影響,強調立法目標並非限制公民的權利或施加義務。

 

這項草案8月底公布以來,引起爭議與廣泛討論。豐明市府接獲百餘通抗議電話並收到許多電郵意見,其中約80%投訴者持反對意見,批評此舉過於理想化,難以實行。不過,也有少數市民表態支持,認為這項草案能引起人們關注,進而正視手機成癮的問題。

 

另一方面,澳洲政府預定12月10日起,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並要求社群平台業者採取措施阻擋未成年用戶,否則最高可處以4950萬澳元(約新台幣9.9億元)罰款。

 

澳洲聯邦政府委託英國「年齡檢查認證計畫」研究各種驗證社群媒體使用者年齡的方式,包括身分證件驗證、父母同意,及以自拍照或行為特徵判斷使用者的年齡等。8月底公布的報告指出,所有方法在技術層面皆可行,但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使用自拍照推估年齡的軟體雖能快速辨識使用者的身分,且具高度隱私保障機制,卻對16歲左右群體的誤判率偏高;至於身分證件驗證最準確,但肯定會引發隱私疑慮。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離不開的它
離不開的它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你的生活是你的生活嗎?
你的生活是你的生活嗎?
我們這一家
我們這一家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