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2020年4月16日 人氣: 9836   開始朗讀

社交工程

主題圖片: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惡意連結是手機最大安全風險

智慧型手機就如同一臺迷你型的筆記型電腦,能用來操作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電腦網路使用上的各種安全問題,也同樣適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情境中,只是可能出現的形式不同,而容易被疏忽。智慧型手機使用上最常見的安全風險,就是來自於簡訊或通訊軟體等傳訊服務的惡意連結,此類的案例多半都伴隨著詐騙。以下整理 3 個常見於智慧型手機的惡意連結案例:

 

惡意連結案例一:搭配時事

這一類惡意連結的訊息文字會利用時事或當今流行話題, 例如在選舉期間經常傳遞到民眾手機的不明來源LINE及Facebook 訊息,請民眾前往觀看最新民調結果,或者詢問對特定候選人的支持度等;一旦點選超連結進入對方所設的網站,智慧型手機就會被植入木馬程式。

 

惡意連結案例二:師長簡訊

也曾經有民眾收到駭客佯裝成老師寄來的簡訊,內容提到點選連結看孩子成績單,並依畫面提示安裝外掛程式,駭客便可以因此取得手機內存放的個人資料,包括像是使用網路銀行的登入帳號與密碼等資訊。

 

惡意連結案例三:免費貼圖

這類訊息的內容大多是要求手機使用者轉寄簡訊給10個朋友後,就可以得到免費的貼圖,包括像是蛋黃哥、櫻桃妹等知名卡通人物,都曾經被利用在這一類的簡訊中。過往也曾經發生,點選免費貼圖超連結後,進入假的 Facebook 登入畫面,一旦輸入帳號與密碼按下「Login」後,視窗馬上就會關閉。這時,使用者的資料就被偷走,而身分也可能因此被盜用。

 

刑事警察局幫你查證可疑簡訊

刑事警察局提供民眾分析可疑簡訊的服務,只要將含有超連結的陌生簡訊轉發至0911-511-111,就能由刑事警察局協助分析判別並將結果回覆給民眾,不但如此,刑事警察局也可透過此服務蒐集各式各樣的惡意簡訊案例,在統計分析後,能夠對大眾提供更豐富且更準確的防詐騙宣導內容。

相關小知識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網路釣魚」是歹徒利用網路騙取個人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手法是歹徒假冒銀行、學校、政府機關、知名公司等名義,利用電子郵件、簡訊或通訊軟體傳送訊息給你,在訊息中放一個網址,只要點了這個網址,就會連到一個跟官方網站長得很像的假網站,這種網站就叫做「釣魚網站」,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個網站是假的,就直接在網站輸入帳號密碼等個人資料,你的資料就通通被歹徒看光光囉!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現今各種詐騙像最常見的,就是假冒朋友的身分來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再藉著研商借錢、請求協助、好康通知等不同的故事情節包裝,誘使別人上當受騙。以下彙整國內常見的詐騙案例,可提供家長提醒孩子們防範注意。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行騙的目的不外乎是騙取金錢與個人資料,嚴重時,還可能危及身體與生命安全。本文彙整了網路上容易吸引青少年且常被有心人士做為詐騙的誘餌,家長可就此提醒孩子,遇到以下情形時,應該提高警覺,千萬不要給予任何回應,以免受害。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下篇)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下篇)

BEC(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商務電子郵件入侵)實際常見案例,造成的損失堪比木馬程式與惡意病毒,防範的不二法門即是收件當下的判斷,除了主動自行尋求第二管道查證確認外,也要謹記電子郵件中的陌生網址或附件都不要隨意亂點選、下載,多一些懷疑,就讓自己的個資與電腦受到更多的保護。

 

相關影片

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
謹慎交談
謹慎交談
誰用了我的帳號
誰用了我的帳號
 

返回社交工程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