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程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網路釣魚」是歹徒利用網路騙取個人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手法是歹徒假冒銀行、學校、政府機關、知名公司等名義,利用電子郵件、簡訊或通訊軟體傳送訊息給你,在訊息中放一個網址,只要點了這個網址,就會連到一個跟官方網站長得很像的假網站,這種網站就叫做「釣魚網站」,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個網站是假的,就直接在網站輸入帳號密碼等個人資料,你的資料就通通被歹徒看光光囉!
社交工程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下篇)
BEC(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商務電子郵件入侵)實際常見案例,造成的損失堪比木馬程式與惡意病毒,防範的不二法門即是收件當下的判斷,除了主動自行尋求第二管道查證確認外,也要謹記電子郵件中的陌生網址或附件都不要隨意亂點選、下載,多一些懷疑,就讓自己的個資與電腦受到更多的保護。
社交工程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上篇)
其實詐騙都是有跡可循,基本上,看到陌生寄件來源就要提高警覺,接下來,為大家整理出7招簡單看穿電子郵件詐騙的方法,讓大家在提高警覺之外也可以輕鬆判斷詐騙,或是使用網路小工具,透過科技更精準地辨別,讓自己不受這些引誘招數而上當。
社交工程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智慧型手機就如同一臺迷你型的筆記型電腦,能用來操作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電腦網路使用上的各種安全問題,也同樣適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情境中,只是可能出現的形式不同,而容易被疏忽。智慧型手機使用上最常見的安全風險,就是來自於簡訊或通訊軟體等傳訊服務的惡意連結,此類的案例多半都伴隨著詐騙。
社交工程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行騙的目的不外乎是騙取金錢與個人資料,嚴重時,還可能危及身體與生命安全。本文彙整了網路上容易吸引青少年且常被有心人士做為詐騙的誘餌,家長可就此提醒孩子,遇到以下情形時,應該提高警覺,千萬不要給予任何回應,以免受害。
社交工程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現今各種詐騙像最常見的,就是假冒朋友的身分來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再藉著研商借錢、請求協助、好康通知等不同的故事情節包裝,誘使別人上當受騙。以下彙整國內常見的詐騙案例,可提供家長提醒孩子們防範注意。
社交工程
與孩子一同對抗網路詐騙
在臺灣,使用網路幾乎成為每一個孩童必備的技能之一,當家中的孩童開始學習上網,能夠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資訊、收發email、使用社群網站服務、玩線上遊戲、用視訊交談時,他們已經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既多元化又危險的世界中。大多數的家長可能都得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們可能比家長還更瞭解且會使用網路與社群網站,但是他們可能因為對網路詐騙的警覺度不足,而讓自己陷入麻煩或受到傷害。所以,關心並且提醒孩子防範之道成為家長的重要功課。
社交工程
常見電子郵件詐騙手法Top 5(上篇)
電子郵件的便利性,使其成為駭客攻擊的最佳管道,依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的統計,從2016年起,臺灣商務電郵詐騙已逾百起,企業損失超過 1 億新臺幣,近年來此類詐騙數量仍在急遽成長,在2018年因商務電郵詐騙引起的損失金額更高達 2 億元。以下列出2018年主要的五大電子郵件詐騙手法,提供各界參考。
社交工程
常見電子郵件詐騙手法Top 5(下篇)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已為您介紹「偽造系統通知信」和「跨國貿易詐騙信」兩種常見的電子郵件詐騙手法,接下來還有哪三種手法需要注意呢?
社交工程
朋友說要幫忙收驗證碼,是驗證什麼 ?
可能有人曾經有過這個經驗,LINE 突然有來自於家人或朋友傳來的訊息:「我現在手機有點問題,可以幫我在你手機收一下簡訊嗎?然後把簡訊裡的驗證碼告訴我」或者是「我的LINE資料不見了,需要好友輔助認證,請幫我代收驗證碼。」這種情況非常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家人或朋友的 LINE 帳號已經被盜用,然後詐騙集團以盜用帳號假借你的親人好友的名義傳訊息,要求你提供手機號碼;取得你的手機號碼後,詐騙集團就會傳送請求協助收驗證碼簡訊的類似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