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孩子一同對抗網路詐騙

   2020年4月6日 人氣: 3796   開始朗讀

社交工程

主題圖片: 與孩子一同對抗網路詐騙

在臺灣,使用網路幾乎成為每一個孩童必備的技能之一,當家中的孩童開始學習上網,能夠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資訊、收發email、使用社群網站服務、玩線上遊戲、用視訊交談時,他們已經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既多元化又危險的世界中。

 

孩子對網路詐騙的警覺度不足

大多數的家長可能都得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們可能比家長還更瞭解且會使用網路與社群網站,但是他們可能因為對網路詐騙的警覺度不足,而讓自己陷入麻煩或受到傷害。所以,關心並且提醒孩子防範之道成為家長的重要功課。

 

犯罪分子會以孩子為跳板對家長行騙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孩子身上也沒錢,誰會花心思去騙他們呢?雖然孩子不一定是歹徒的目標,但家長絕對是更有利可圖的詐騙對象,所以,孩子可能會淪為接觸家長的跳板。對於總是暗藏角落且靠廣布陷阱增加成功機率的網路不肖之徒來說,孩子們的上網時間越來越長,警覺心又不足,無疑是很好的犯罪機會。

 

家長應先瞭解網路詐騙

家長保護孩子免受網路詐騙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多瞭解網路詐騙的種類與威脅,然後再以實際生活案例等方式,依孩子的年齡和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網路詐騙的風險有哪些,以及應當如何面對等課題。

 

家長與孩子一同對抗詐騙

孩子熟悉網路操作或社群新興服務,家長具備社會經歷,若家長與孩子以並肩作戰方式共同對抗網路詐騙,不但可以提升孩子對父母所提建議的接受程度,也能達到保護孩子避免受到詐騙。

舉例來說,當孩子開始使用社群網站或交友網站服務時,可嘗試要求孩子將自己加為朋友,尊重並遵守孩子期望家長的參與方式(例如:不在孩子的臉書頁面上留言、未經孩子同意絕不公開孩子小時候的出糗照片等),在此「安靜」卻又「實際陪同」的過程中,適當的帶出孩子保護自己與他人個資及隱私的提醒。

相關小知識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網路釣魚」是歹徒利用網路騙取個人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手法是歹徒假冒銀行、學校、政府機關、知名公司等名義,利用電子郵件、簡訊或通訊軟體傳送訊息給你,在訊息中放一個網址,只要點了這個網址,就會連到一個跟官方網站長得很像的假網站,這種網站就叫做「釣魚網站」,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個網站是假的,就直接在網站輸入帳號密碼等個人資料,你的資料就通通被歹徒看光光囉!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現今各種詐騙像最常見的,就是假冒朋友的身分來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再藉著研商借錢、請求協助、好康通知等不同的故事情節包裝,誘使別人上當受騙。以下彙整國內常見的詐騙案例,可提供家長提醒孩子們防範注意。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行騙的目的不外乎是騙取金錢與個人資料,嚴重時,還可能危及身體與生命安全。本文彙整了網路上容易吸引青少年且常被有心人士做為詐騙的誘餌,家長可就此提醒孩子,遇到以下情形時,應該提高警覺,千萬不要給予任何回應,以免受害。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智慧型手機就如同一臺迷你型的筆記型電腦,能用來操作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電腦網路使用上的各種安全問題,也同樣適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情境中,只是可能出現的形式不同,而容易被疏忽。智慧型手機使用上最常見的安全風險,就是來自於簡訊或通訊軟體等傳訊服務的惡意連結,此類的案例多半都伴隨著詐騙。

 

相關影片

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
謹慎交談
謹慎交談
誰用了我的帳號
誰用了我的帳號
 

返回社交工程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