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上篇)

   2020年4月16日 人氣: 7390   開始朗讀

社交工程

主題圖片: 聰明看穿電子郵件詐騙手法(上篇)

現代社會人們多以電子郵件溝通日常與重要事項,電子郵件詐騙手法為了讓用戶容易上當,攻擊者通常會利用人性弱點,以魚目混珠的內容,欺騙使用者,隨著人工智慧(AI)、雲端(Cloud)漸漸廣泛被應用,加上 5G 在臺灣即將開通,金融資料大開放和新式數位身分驗證都將上路,電子郵件的使用頻率只會繼續上升,詐騙發生的機會勢必會持續增加。

其實詐騙都是有跡可循,基本上,看到陌生寄件來源就要提高警覺,接下來,為大家整理出7招簡單看穿電子郵件詐騙的方法,讓大家在提高警覺之外也可以輕鬆判斷詐騙,或是使用網路小工具,透過科技更精準地辨別,讓自己不受這些引誘招數而上當。

  • 電子郵件內容包含金錢、轉帳、交易等相關

​只要有收到與金錢、轉帳等內容相關的電子郵件,不論寄件人是否認識或是來自覺得可信賴的單位,在執行與開啟附檔之前,最好都要從第二種管道,例如透過電話與對方查證確認以防萬一。

                                         圖一:偽裝成銀行來信的電子郵件範例

  • 電子郵件文字內容顯示異常

發現主旨或內文出現不尋常的語法時,例如:符號、亂碼、怪字,或是使用者平時透過電子郵件聯繫都使用繁體中文,卻突然變成一封簡體中文或英文的信件回覆,我們就要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封可疑的郵件,除了不該隨意點擊信中的連結或附檔,最安全的作法,是與對方再利用其他聯絡管道與對方確認寄件資訊與郵件內容,同時也回報給企業或學校的 IT 資訊單位。

  • 聳動、腥羶色主旨的郵件與檔案

為了讓使用者上當,攻擊者常常會利用人性弱點,特別用誘人的標題或內容以利產生好奇心,因此當收到聳動或腥羶色主旨的郵件請務必冷靜,不要隨意開啟郵件附檔,亦不要轉寄,應立即刪除。

  • 與時事話題相關的郵件

收到一封與熱門時事、資訊分享有關的郵件,不要因為好奇心,就隨意點開郵件或附檔,這可能同樣是攻擊者在利用人的好奇心,引誘使用者上鉤,像是利用民生關注話題,如近期大家最關心的口罩哪裡買、消毒水、酒精等這些關鍵字或內容,由於討論熱門、關注度高,藉此吸引使用者上鉤。

※本篇圖文經「區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權轉載

相關小知識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什麼是「網路釣魚」?什麼又是「釣魚網站」?

「網路釣魚」是歹徒利用網路騙取個人資料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手法是歹徒假冒銀行、學校、政府機關、知名公司等名義,利用電子郵件、簡訊或通訊軟體傳送訊息給你,在訊息中放一個網址,只要點了這個網址,就會連到一個跟官方網站長得很像的假網站,這種網站就叫做「釣魚網站」,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個網站是假的,就直接在網站輸入帳號密碼等個人資料,你的資料就通通被歹徒看光光囉!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常見手機詐騙案例

智慧型手機就如同一臺迷你型的筆記型電腦,能用來操作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電腦網路使用上的各種安全問題,也同樣適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情境中,只是可能出現的形式不同,而容易被疏忽。智慧型手機使用上最常見的安全風險,就是來自於簡訊或通訊軟體等傳訊服務的惡意連結,此類的案例多半都伴隨著詐騙。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網路上常見的詐騙手法

現今各種詐騙像最常見的,就是假冒朋友的身分來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再藉著研商借錢、請求協助、好康通知等不同的故事情節包裝,誘使別人上當受騙。以下彙整國內常見的詐騙案例,可提供家長提醒孩子們防範注意。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吸引孩子的詐騙誘餌

網路上行騙的目的不外乎是騙取金錢與個人資料,嚴重時,還可能危及身體與生命安全。本文彙整了網路上容易吸引青少年且常被有心人士做為詐騙的誘餌,家長可就此提醒孩子,遇到以下情形時,應該提高警覺,千萬不要給予任何回應,以免受害。

 

相關影片

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
謹慎交談
謹慎交談
誰用了我的帳號
誰用了我的帳號
 

返回社交工程小知識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