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是由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而來,本內容已經移置新網址(https://eliteracy.edu.tw/),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謝謝。 關閉提示

五不五要 拒當社群透明人

經濟日報/A3版/隱私網戰透明人生
記者彭慧明
2019年3月25日   人氣: 1059   開始朗讀

網路安全

各類數位應用已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隨之散落各處的「數位足跡」,用戶隱私被窺探。其實透過一些軟體小工具或是注意個人行為,就能減少自己的隱私變成企業獲利工具,甚至變成網路社會「透明人」。

台灣駭客協會常務理事翁浩正說,遇到很想用的服務,卻要奉上個資時,他會先審視「哪些資料被取得」,以及資料被外洩的可能。例如這家服務提供者的資安評價,個資外洩對個人損失影響。

他覺得民眾普遍對網路個資安全的觀念很低,他從不玩臉書上的心理測驗或遊戲,更不為免費貼圖亂加帳號。

翁浩正建議,「每個網路服務使用不同帳號」,密碼必須各自獨立。許多大型資料外洩事件,都是因為使用者常常帳號、密碼通用到底,駭客組織偷到帳號與密碼,等同開啟各種服務。

資誠智能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執行董事張晉瑞表示,現在一些App或平台會讓用戶直接以臉書或Google帳號登入,其實很危險,要避免用同一個Google或臉書帳號登入多種服務或App,因為最後這些帳號會連動到Google或臉書等社交帳戶,或是存有個人通訊錄、行事曆的Google帳戶,讓其他業者取用相關資料。

有些小工具也能改善數位安全。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案經理何明諠推薦外掛程式「didger」,安裝在瀏覽器上,可讓使用者的喜好或使用行為被「混淆」,讓企業無法判斷使用行為。另外,非營利組織開發的「洋蔥瀏覽器」(Tor Browser)可匿名、隱藏IP、防監聽,掩飾使用者網路足跡。

不過,回歸到最原始的「資安」,國內趨勢科技早已和警政署合作,推出手機版防毒軟體「安全達人」,包含防病毒、防止詐騙、個資遭竊、手機遺失、釣魚網站過濾,以及詐騙簡訊來電過濾等項目。

 

相關文章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老師,您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

資訊科技的普及與快速發展,帶給我們這個資訊社會,更多元化的生活形態與視野。原本僅是一個瀏覽器名詞的Google,卻因我們高頻率的使用習慣,成為網路搜尋的同義詞,甚至成為一個動詞(劉祥亞,2010),例如我們常用「Google資料」的說法,來取代上網找資料。而近來,社群網站的盛行,也改變了人們名詞與動詞間的轉換行為,「你今天LINE/Instagram了嗎?」像是每天的問候語,交錯於實體與社會的人際互動。在教室裡,聊不完的話題,回家在LINE上繼續;到餐廳吃飯、去旅遊,甚至看個牙醫,也要打卡、拍照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安全上網守則 網路資訊停看聽

數位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帶給現代人豐富且多元的生活型態。尤其近年來,社群網站與社交軟體的興起,提供人們更多可以分享生活、情感連結的交流空間。透過社交平台,人們可與朋友即時、多元地溝通互動、達到情感支持,增進人際關係;透過社交平台,商家可成立粉絲專頁,利用按讚、打卡的行銷策略,提高店家的能見度;透過社交平台,教師可成立班級社團,張貼班級公告,或與學生、家長互動交流。

相關影片

聰明上網不上當
聰明上網不上當
我的資安密技
我的資安密技
我的帳密是祕密
我的帳密是祕密
為什麼我要學密碼設定
為什麼我要學密碼設定

返回網路安全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