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G賣電子煙 高中生挨罰20萬

聯合報/A7版/文教
記者黑中亮、李芯╱連線報導
2024年11月6日   人氣: 861   開始朗讀

法律與著作權

國內電子煙使用率增加,年齡更下降到未成年的國、高中生。南投縣衛生局昨公布,去年三月修法到今年九月,共裁處十七件網路刊登電子煙、加熱煙資訊,更查獲一名未成年高中生,在社群媒體IG張貼電子煙圖片與「你要什麼牌子、口味」文字,被認定有販售意圖,開罰廿萬元。

 

國教行動聯盟呼籲設立全國統一標準,攜帶電子煙的學生首度違規就通知家長,重複違規者則需參加戒菸輔導課程。並建議學校配備電子煙與毒品檢測設備,以便能快速識別電子煙中是否含有毒品成分。

 

南投縣衛生局調查統計,縣內國中、高中職學生的電子煙使用率分別為百分之三點九、百分之八點八,顯示電子煙使用年齡層已下降到未成年人。

 

衛生局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紙菸吸菸率持續下降,但新興的電子煙、加熱煙使用率大幅上升;根據調查,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原因,主要是「朋友都在吸」,其次為「口味或味道較好」,電子煙對青少年吸引力大,加上同儕影響,已形成新的健康危機。

 

國教盟認為,現行法律僅禁止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及相關吸食裝置,卻缺乏管理不含尼古丁的組合元件,如霧化器等,青少年依然能輕易透過社交平台、網購取得設備。另外,學校缺乏檢測學生是否使用電子煙的手段,學生經常利用漏洞逃避處罰,導致防制行動成效大打折扣。

 

國教盟建議修法,將持有電子煙列為違法行為,對未滿廿歲者和成年青少年區分處罰,讓校方對違規持有者有法可依。

 

教育部表示,依據「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高中以下學校查獲吸菸、攜帶或使用電子煙的學生,依校內規範處理,通知其父母或監護人到場,並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學校實施戒菸教育、關懷輔導或轉介等措施。如果知悉提供或販售來源,提報當地衛生機關查處。

 

※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相關文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妨害電腦使用罪

為因應網路日益普遍後所帶來的各種破壞電腦等犯罪問題,我國刑法於2004年6月25日新增刑法第三十六章妨害電腦使用罪,用以規範上述各種類型的網路犯罪。

網際網路相關法規及條文
網際網路相關法規及條文

利用網路散佈妨害他人名譽之言論。依據我國刑法規定,故意以文字、言語或圖畫方式,將毀損他人名譽之事散布於眾,即可能觸犯第二十七章所規範之妨害名譽及信用罪。換言之,參與網路世界各種活動的網友們,看不見對方的長相,只有代號而不知道真實姓名,但是網路世界仍屬公眾場所,張貼在留言板或討論區的言論,無論是以文字或圖畫呈現,該言論仍可被不特定的網友閱讀,因此,仍適用現實社會中的法律。

相關影片

網路上不是什麼都可以賣
網路上不是什麼都可以賣
我做錯了什麼
我做錯了什麼
網拍規則懂不懂
網拍規則懂不懂
網拍怕怕
網拍怕怕

返回法律與著作權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