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抖音露骨歌侵校園 家長憂模仿

聯合報/A6版/文教
記者趙宥寧╱台北報導
2023年2月9日   人氣: 535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近來中國大陸影音平台抖音成資安輿論焦點,公部門喊禁用,教育部也被拉去跨部會協商。不止抖音,從臉書、YouTube社群平台崛起後,不僅資安有疑慮,影音內容「太超齡」也讓家長捏把冷汗,就怕孩子有樣學樣。儘管上學時段不能使用手機,課後時間或家長、老師沒注意,都讓這些不適齡內容有機可乘。

 

「寶貝寶貝我們乾一杯…這時一群小姐姐把我包圍,一人喝一杯那還能不醉」,近來網路上瘋傳幼兒園孩子跟律動搖擺、大聲哼唱抖音神曲《黑桃A》。不少家長是在孩子返家後,聽見孩子用「童言童語」不斷哼唱,回頭查歌曲,才驚覺露骨歌曲早已滲入校園。

 

學生不只瘋抖音,臉書、IG、YouTube也暗藏諸多暴力、不雅的內容,超齡的語言都讓家長頭痛,就怕孩子有樣學樣。也有不少網紅爸媽在社群平台示警,擔憂孩子在網路或校園接收不適齡的教育內容,一票擁有相同困擾的家長,在留言區大吐苦水。

 

二年級學生家長吳小姐跟本報分享,曾在休閒時段讓孩子看佩佩豬卡通,孩子卻向她說「好可怕」,她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佩佩豬被做成血腥版放入串流頻道,甚至成為孩子的校園話題。

 

新北市某國小教師指出,曾有學生在看好友間「瞬間巴頭」的影片,甚至出現「蠢包」用語,看影片的孩子跟著笑,大多數教師很難一一把關,家長可能也管不動,就算禁止學生使用,也難保不會再有其他不適齡的社群媒體崛起。

 

小黑魚團隊、兒童職能治療師俞廷瑋說,曾有孩童在診間與她聊起「抖音」話題,內容卻涉及生命安全,若孩子分不清虛實,就怕模仿後果不堪設想,呼籲家長應陪同孩子正確使用3C,並建立媒體識讀觀念;但不要一味禁止孩子用3C,避免影響社交互動。

 

教育部表示,為讓學生辨識影片內容傳遞的資訊,將以辨識短影音為重要宣導主軸,並充實情緒影響面、辨識假消息偏頗、防制網路霸凌等教學教案內容,讓老師在課程中使用。

 

相關文章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認識Deepfake技術及其應用與風險

俗稱「AI換臉」的Deepfake技術又稱為「深偽技術」,它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偽造(fake)的混成字,意指一類利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逼真的人像影像合成的技術。Deepfake技術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如此重視的原因,在於它的相關軟體可以讓一般人輕鬆地取得,並且運作於一般的個人電腦或行動裝置上,因此各種相關的善意或惡意的應用方式層出不窮,迫使這個世界必須嚴肅看待Deepfake技術帶來的巨大衝擊。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相關影片

人工智慧的回答
人工智慧的回答
Deepfake真可怕?
Deepfake真可怕?
人工智慧的智慧
人工智慧的智慧
我的小幫手?
我的小幫手?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