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職場AI管理 恐侵害勞工隱私

聯合報/A5版/話題
葉冠妤、楊惠琪、李柏澔
2025年4月21日   人氣: 131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不少企業透過側錄軟體、生物特徵識別、大數據分析等AI技術與科技設備監控員工工作績效,有侵害勞工隱私疑慮。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AI監控涉及勞工人格權與個人資料保護,影響層面廣泛,呼籲政府研擬適當的保障措施。

 

企業常用遠端監控技術「即時追蹤員工電腦螢幕與鍵盤活動」,計算員工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與生產力。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教授邱羽凡舉例,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安排員工遠距工作,企業再透過連線程式監控員工螢幕、鍵盤或感應員工待在電腦前時間:也有企業監控公司電腦通訊軟體。

 

她說,人工智慧科技導入職場管理,最大問題是員工可能事前不知雇主導入哪些科技,或不清楚雇主如何運用在搜集資訊、績效判斷上,資訊的不透明可能導致職場處置不公,若因此遭到懲戒,員工無從檢驗雇主說法的真實性,沒有救濟管道。

 

邱羽凡說,歐洲很重視隱私權,明文規定雇主搜集員工資訊有事前告知義務,並禁止搜集員工私人對話、個人情緒資料與工作無關資訊,員工也有權要求雇主揭露怎麼運用AI,因可能攸關工作考績,遊戲規則就要講清楚,讓員工知悉。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表示,數位轉型的推動難免伴隨隱私侵犯、人權受損等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引發道德風險。政府在推動AI與數位技術發展的同時,應同步規畫完善法律配套,確保相關應用在保障勞工與社會權益前提下進行。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請登入聊天室
請登入聊天室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雲端硬碟,謹慎存取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