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市科技執法暴增 議員籲AI判讀

聯合報/B2版/北部要聞
楊正海
2025年7月15日   人氣: 13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北市科技執法取締件數前年僅2.6萬件,去年升至36.5萬件,今年恐將突破70萬件,但仍採人工審查影像,基層吃不消,議員建議導入AI判讀。

 

北市交通警察大隊表示,事涉民眾權益仍採人工,但會訓練AI判讀,減輕員警負擔,也提升精確度。

 

科技執法由各分局交通大隊下載,逐筆確認是否違規屬實,製作舉發單後交由裁決所處分並寄發罰單。因涉及財產權益,每一筆罰單皆須由員警親自確認簽名,日後若民眾申訴,也由該員警說明開罰理由,今年1至6月科技執法取締33萬5037件,員警認證錯誤27件,占總舉發件數0.008%。

 

議員曾獻瑩指出,科技執法就像「24小時不睡覺的電子檢舉魔人」,成效亮眼,但背後是基層員警需犧牲休息時間,要加速導入AI技術進行影像初判,減輕基層的負擔。

 

以大安警分局為例,轄內共29處科技執法點,全年預估將開出逾11萬件罰單,分局內負責處理這些案件的交警僅有7人,若每件需1至2分鐘審查,每人每年將多出逾400小時行政工作負擔。

 

「這是難解問題。」基層警員坦言,目前有時會利用休息時間審核,若導入AI判讀,的確可以減輕後端審核負擔,但實務面會遇到AI公信力問題,民眾發現是AI開單,會信服嗎?出錯要找AI廠商申訴?若要避免出錯,AI開單完後,再找人審,一樣進入人力負擔的循環,其實幫助不大。

 

北市交大指出,科技執法交通違規舉發案件事涉民眾權利,目前尚未考慮由AI直接開單,但為提升設備辨識精確度,已從申訴成功及員警認證錯誤案件類型,訓練並優化AI系統判讀功能,減輕審核員警負擔、及縮短認證時間。

 

交大也表示,各分局交通分隊共計61人,由各分局視轄內科技執法案件數量多寡,滾動檢討所屬審核人員。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誰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誰可以幫忙解釋一下?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認識孩子的網路世界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