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機器人皮膚 AI加持 能辨識觸覺 用途廣

聯合報/R10版/R11好讀周報V I P
陳韻涵
2025年6月30日   人氣: 47   開始朗讀

網路識讀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與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共同開研發一種柔軟的低成本凝膠材料,可即時偵測多種觸摸形式,感知壓力和溫度的機器人皮膚,有助改善機器人外貌與義肢觸感。

 

教育科技創新中心(EdTech Innovation Hub)新聞報導,這款柔軟的導電材料透過人工智慧(AI)資料運算,模仿人類的觸覺。

 

新華社報導,這種新型柔軟、導電的機器人皮膚採用「多模態感測技術」(multi-modal sensing approach),透過單一感測器判斷不同的觸覺反應,不僅容易塑形製造、堅固耐用,適用機器人、義肢和電子皮膚等用途。

 

研究人員加熱熔化以明膠(gelatin)為基質的水凝膠(hydrogel)材料,將這種具備延展與傳導性質的材料塑造成一隻手的形狀,接著透過手腕處的32個電極和分布於皮膚底層的感測網路,收集逾170萬條數據訊息,例如溫度感測、按壓與切割觸覺等。接著,這些數據會輸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模型,訓練機器人的手辨識各種觸覺代表的涵義,研究結果6月11日發表於《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期刊。

 

為了讓機器人辨識輕拍、灼熱感或割傷等不同觸覺形式,研究團隊利用機器學習來解讀水凝膠皮膚產生的大量感測資料。

 

劍橋大學工程學系仿生機器人實驗室博士生、此研究第一作者哈德曼(David Hardman)解釋,「針對不同類型的觸覺設計不同的感測器,會讓材料的製作過程變得相當複雜。我們希望開發單一材料,就能夠同時偵測多種觸摸類型。」

 

透過多模態感測技術,研究人員得以簡化設計,同時保留其靈活度和強度。此外,這種皮膚不用嵌入多種硬體即可檢測不同的刺激,進而降低潛在干擾並提升耐用度。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皮膚可用於多種用途,涵蓋醫療義肢、災害救援、各式機器人應用、汽車製造等領域,在義肢應用方面更能改善使用者與外在環境的擬真互動感受。

 

倫敦大學學院電腦科學系、研究作者圖魯泰爾(Thomas George Thuruthel)表示,「這款材料目前還無法媲美真人肌膚,但我們認為它比市面上的任何其他產品更好。比起傳統感測器,我們的解決方法更靈活、更容易製造,且能透過人類觸覺校正,以應對多項任務的挑戰。」

 

相關文章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辨識網路健康資訊,你可以怎麼做? -從COVID-19訊息疫情談起-

隨著COVID-19疫情爆發,「資訊疫情」(infodemic)隨起流行,過量資訊如傳染般地擴散,其準確性卻有待商榷。誤導性的健康資訊與其他形式的不準確內容(例如:政治錯誤訊息)不同,因其傳播者通常會透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來獲取經濟利益。例如,許多TikTok網紅在沒有受過正規的醫學培訓下,向數百萬觀眾推廣口服避孕藥;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聲稱飲用以水稀釋的硼砂可治療癌症......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短影音對青少年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網路的普及,各種影音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短影音(short video)形式的影音內容,最近更是受到青少年的喜愛。短影音顧名思義即是影片的時間非常的短,通常只有15秒到5分鐘的時間,表達一個概念或故事。短影音的崛起,除了反映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外,也反映出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像是在零碎的時間內(等人、等車、等餐,等上課,甚至是等泡麵),隨手可拿取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來瀏覽短小訊息或收看短則影音。由於這些裝置幾乎都隨時處於待機的狀態,因此使用者連「等開機」的時間都不需

相關影片

氣噗噗大挑戰
氣噗噗大挑戰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
有圖有真相?
有圖有真相?

返回網路識讀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