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合法掩飾非法 雲檢破獲詐騙利器黑莓卡 3年削6億

聯合報/A10版/社會.綜合
記者蔡維斌╱雲林報導
2024年1月6日   人氣: 3673   開始朗讀

法律與著作權

鄭姓、陳姓及張姓電信業者,以電訊公司名義專營國外旅遊網卡,利用合法掩飾非法,蒐集國內外人士個資,偽造KYC實名認證,製作俗稱「黑莓卡」、「比特卡」漫遊及國內網卡販售,成為詐騙集團利器,三年來不法獲利達六億三千多萬元,甚至逃稅三千多萬元,雲林地檢署昨天依加重詐欺、洗錢等罪起訴廿一人。

 

張姓少年去年當車手面交取款時被緝獲,警方追查人頭卡門號時,發現有電信公司涉入其中,販售俗稱「黑莓卡」、「比特卡」給詐團,牟取暴利。檢警搜索三家第二類電信公司、七家通訊行,拘提廿五人,查扣網卡多達二萬七千張、現金九百多萬元,檢方聲押五人獲准。

 

檢察官黃薇潔發現,這幾家第二類電信公司業者,透過網路群組對外宣稱所製作的網卡「吃到飽」,配三組虛擬台灣號碼,二年內可開通使用,方便囤貨安全無慮,吃到飽與號碼完全分開,不易追蹤,三角IP位置也無法被掌握,過期二個月內都可續卡,讓人誤信網卡可躲避查緝、製造斷點,吸引詐團購買,牟取暴利。

 

檢警調查,國內第二類電信業者向大陸地區電信業者引進國際電路配置系統,並提供國內五大電信業者申請的企業門號,供大陸地區電信業者隨機配置不法網卡,嚴重影響國內資安與社會秩序。

 

相關文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
妨害電腦使用罪

為因應網路日益普遍後所帶來的各種破壞電腦等犯罪問題,我國刑法於2004年6月25日新增刑法第三十六章妨害電腦使用罪,用以規範上述各種類型的網路犯罪。

網際網路相關法規及條文
網際網路相關法規及條文

利用網路散佈妨害他人名譽之言論。依據我國刑法規定,故意以文字、言語或圖畫方式,將毀損他人名譽之事散布於眾,即可能觸犯第二十七章所規範之妨害名譽及信用罪。換言之,參與網路世界各種活動的網友們,看不見對方的長相,只有代號而不知道真實姓名,但是網路世界仍屬公眾場所,張貼在留言板或討論區的言論,無論是以文字或圖畫呈現,該言論仍可被不特定的網友閱讀,因此,仍適用現實社會中的法律。

相關影片

貪小便宜的代價
貪小便宜的代價
智慧財產權-七年級
智慧財產權-七年級
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
誤觸法網的阿豪
誤觸法網的阿豪

返回法律與著作權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