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玩3C防失智 銀髮族陷手機成癮

聯合報/A6版/生活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
2024年5月19日   人氣: 2461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三C成癮不止發生在青少年族群,近年不少長者學習使用電腦、手機後,將三C產品當作「活化腦部」的工具,認為玩俄羅斯方塊、線上麻將,可以幫忙動腦預防失智症,卻因整天坐著不動,也未有正常的人際互動,反而出現「成癮」現象,專家觀察近年約有一成的長者,因手機成癮而就醫,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該人數恐會再增加。

 

根據一一一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六十五歲以上有使用網路比率,在五年間由二成七增至五成,而六十五歲以上每天或幾乎每天使用網路的民眾中,有四成七會玩線上遊戲、聽音樂、觀看影片。

 

近期有位年近七旬的奶奶,出現食欲、活動力以及視力衰退等症狀,女兒擔心症狀是失智的前兆,帶著媽媽來就醫,結果一問之下,奶奶為了「健腦」預防失智症,整天用手機玩俄羅斯方塊,玩遊戲時坐在沙發一動也不動,連三餐都變得不定時,後來開始接受治療,並走出家門開始參加活動後,就逐漸改善食欲不振、活動力低迷等症狀。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袁瑋說,長輩三C成癮的背後,多伴隨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特別是退休族,生活沒有重心,有時候被迫幫忙帶孫,當管教的方式與兒女不同,反而使雙方關係變得疏離,內心孤單且匱乏,三C成為他們躲藏的去處,她認為,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長者三C成癮的問題可預期會增加。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說,長輩三C成癮現象並不普遍,特別是長輩多有數位落差,若能被好好引導長輩使用三C,如拍影片分享生命經驗等,可幫助增加社交,可達到預防失智等目的。

 

長輩三C成癮的背後,恐藏有孤單、憂鬱、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據衛福部調查,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常會有做事提不起勁、無法控制憂鬱等症狀,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衛福部高度重視老人憂鬱的議題,去年主動在社區篩檢六十五萬人,其中有四千人轉介治療,先前衛福部推出青年免費諮商服務,但對高齡者不是有效的方針,但長者信任醫事人員,喜歡去診所或衛生所等地,預計今年將針對該特性推出老人憂鬱症改善方案。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