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路成癮傷腦筋

聯合報/R08版/好讀周報VIP
文╱陳韻涵輯
2024年6月28日   人氣: 3035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新聞故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4日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PLOS Mental Health》的研究指出,網路成癮顯著影響青少年的大腦化學物質,而受影響的大腦物質更進一步加劇成癮行為。

 

這項研究回顧2013年1月至2023年4月間,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檢查網路成癮患者大腦相互作用的12項研究,對象是被醫生正式診斷網路成癮的200多名10至19歲青少年。

 

研究發現,網路成癮對青少年大腦的影響,讓成癮習性惡化,傷害患者身心與智力健全發展且影響身體協調性。科學家發現,網路成癮青少年的身體休息期間,其大腦部分區域的活動顯著增加,但負責記憶、執行決策和抑制衝動的主動思考區域訊號傳遞卻變得較不活躍。

 

今年一項研究顯示,近半數英國青少年自認為對各種社群媒體上癮,如強迫性上網或滑手機、渴望使用3C裝置,以及隨時隨地查看社群媒體惟恐錯失資訊(FOMO)等。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坦言,有時自覺無法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如寫作業或與親人共處。UCL這項研究客觀反映網路成癮青少年的注意力控制、工作記憶等重要大腦區域之間的訊號傳導,顯然受到干擾。

 

研究作者寫道,「過去十年來,過度使用網路導致成癮的現象令人憂慮」,「考量到青少年大腦與成人對比的變化,研究並釐清網路成癮對青少年大腦的影響至關重要」。

 

研究第一作者、UCL大腦科學系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生麥克斯‧張(Max Chang,音譯)說明,此研究對網路成癮臨床診斷的標準,是「一個人持續專注於網路,而當遠離網路時會出現戒斷症狀,且願意犧牲現實人際互動換取長時間上網」。

 

麥克斯身兼美國舊金山非非營利組織「半島家庭服務中心」的延伸個案經理,他說:「網路成癮的行為模式,會嚴重影響或干擾個人生活」。

 

不只青少年受不了網路誘惑,美商「太空探索」(SpaceX)開發的衛星網路「星鏈」(Starlink)系統去年9月起讓曾與世隔絕的巴西亞馬遜雨林馬魯博部落有網路可用,部落族人可透過網路更快聯繫外界,但網路也讓部落青年沉迷,繼而變得懶散而不打獵,耆老對此憂心忡忡。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