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早療通報創新高 專家:太依賴3C

聯合報/A7版/文教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2024年10月18日   人氣: 360   開始朗讀

網路沉迷

去年早療通報達三萬四七八一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後天性發展遲緩兒童人數上升,專家分析與過度依賴三C、缺乏面對面互動、疫情期間無法提供高品質托育等因素有關。手機成癮也證實危害兒少大腦及情緒發展。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台灣兒童與青少年太早、太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已嚴重危害兒少大腦與情緒發展。國內外研究均已顯示,過度使用三C產品會對兒童的大腦發展,使其功能萎縮,同時會破壞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變差等。

 

除了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也會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頸椎提早退化,青少年漸漸成為「小烏龜世代」,長時間緊盯螢幕傷害眼睛,睡前使用手機,受藍光影響,降低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出現失眠、睡眠品質不佳等現象。

 

民間團體與醫師提出具體建議,希望政府加強預防兒少手機成癮的親職教育,包括規範兒少三C使用時間、學齡前避免使用三C、教育部發展相關指引達到有效宣導、限制老師安排學生使用手機或網路完成作業。

 

美國Telos機構聯合創辦人兼臨床心理師Anthony Hansen指出,科技成癮與過度使用螢幕,易引發焦慮、抑鬱、注意力缺失和睡眠障礙,特別是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來說,更加顯著。

 

他建議,應限制兒童、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機不超過二小時;睡前半小時不使用手機,不僅會改善睡眠,也對心理問題有幫助;父母與師長應以身作則,與孩子或學童講話時要把手機收起來。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表示,管理兒童三C使用時間,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特別是學齡前和小學階段,孩子若每天超時使用螢幕,且缺乏父母陪伴,大腦發育明顯會受影響,不僅降低語言、讀寫和認知能力,也減弱學習及和人際互動表現,政府應重視。

 

相關文章

何謂網路沉迷?
何謂網路沉迷?

網路與3C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與盛行,已經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我們可以搜尋資料、與他人互動、觀賞影片、購物休閒等,人們在真實世界的行為與網路上的行為緊密交織,難以區分。雖然網路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是如果縱情恣意地沉迷在各類科技與網路形塑的世界裡,真的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嗎?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從腦科學探討網路沉迷

根據教育部106年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需要找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仔細再確認),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網路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溺在網路的世界中呢?高雄小港醫院精神科柯志鴻醫生,從人腦的結構與反應解釋網路成癮發生的原因。

相關影片

如果短影音是…
如果短影音是…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網路時代的文明病
眼睛守護戰士
眼睛守護戰士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別讓手遊控制你的生活

返回網路沉迷新聞列表

頁首